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哪里,鲜红的党旗就高高飘扬在哪里。 把时间拨回到六年前,潜山,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大别山区深度贫困县。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域贫困发生率高达16.93%。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扶贫壮歌。 2018年底,潜山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4月,省政府宣布潜山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11月,88054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加强党组织建设构筑脱贫攻坚核心力量 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见效,首先靠的是理论武装、思想指引。 “冯冲村开展‘三会一课’从不走过场,党课接地气、见效果。几年来,冯冲村的会风好得出了名。没有人无故缺席、乱打电话。”潜山市塔畈乡冯冲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丁卫星如是说。 多年来,潜山各级党组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农民夜校蛮好。过去经常不清楚政策,现在一宣讲,都明白了、放心了。”在潜山,村村开办扶贫夜校,三级书记带头深入一线宣讲,很多村民有个什么大事小情,都爱到扶贫夜校问一问,唠一唠。扶贫夜校是纾难解惑的“议事堂”,是扶贫政策的“解读员”,是致富技能的“培训室”,也是沟通情感的“连心桥”。 持续的扶贫思想教育,浸润着干部群众的心田,播撒着必胜的信念之火,筑牢打赢脱贫攻坚战思想上的“铜墙铁壁”。 党的组织是凝聚群众力量的主心骨。潜山成立“双主抓、双专抓、双主任”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一办加一部”。县级班子领导分别联系1个乡镇,包扶60个贫困村。“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均成立扶贫工作办公室,各乡镇建立扶贫工作站,173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均派驻扶贫工作队。 “指挥部坚持日会商、周调度、月督导,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交办到市直牵头部门,限期办理、销号管理,同时建立市乡村三级脱贫攻坚视频会议调度体系,将重点问题、个性问题直接调度到村。”潜山市扶贫办主任周凤杨介绍说。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潜山三级书记和党员干部初心不渝,使命在肩,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强大的组织优势,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力量”。 选优配强领头羊决胜脱贫攻坚一线前沿 天柱村,地处潜山市水吼镇,曾经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村里仅有一条4米宽的村组间砂石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村居环境脏乱差,班子软弱涣散,没有村书记与村主任,村民意见多,怨气大,是远近有名的上访村。”作为选派驻村干部,王长雨走马上任天柱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的当天,就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的。在王长雨的努力下,天柱村健全建强村级班子,带领村民攻坚克难。如今天柱村破茧成蝶,村情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潜山深化驻村帮扶,选优村党组织书记,配强村“两委”班子。派驻扶贫工作队173个293人,其中45名县处级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在脱贫摘帽的关键节点,从80个市直机关单位,抽调150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173个专班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行动。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报酬待遇……潜山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服务保障措施,让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不断增强,一个个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奔走在脱贫攻坚最前沿。 “巨大的变化和我们紧抓党建工作密不可分。”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介绍,“黄铺村通过‘党建引领、村社一体、村企共建’,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建立了‘村干部+党员+理事长(村民组长)’机制包扶贫困户,把党建活力真正转化为脱贫动力,短短几年间就把一个‘负债村’变成了‘富裕村’。”2018年,“一抓双促”的“黄铺经验”开始在全省推广。潜山实行“单位两包定点、摸排三类情况、建立四项机制、解决五个难题”的“2345”驻村帮扶模式在全国推广。 最美不过党旗红坚守脱贫攻坚初心使命 “2月25日,我在北京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就返回了坛畈村,与村里脱贫户们一起共度元宵佳节,把心中的激动与喜悦跟大家分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让陆刚觉得无上光荣,他说这份荣誉是同潜山当地干群共同奋斗出来的。 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这宏伟而又朴素的目标,2018年8月,陆刚从中华供销合作总社选派到潜山官庄镇坛畈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坛畈村是偏远的深度山区村,贫困农户一度靠开山凿石维持生计。为让贫困群众在转型中增收脱贫,两年多来,陆刚费尽心思找项目,筹资金,谋发展,累计协调落实总社定点帮扶资金380万元;培育扶持茶叶、食用菌、光伏、乡村旅游等一批绿色产业……如今,坛畈村成功建设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020年底,坛畈村村级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贫困发生率由11%降至0。 “脱贫攻坚,我是战士,不打胜仗,誓不罢休。”57岁的左敏是潜山驻村扶贫干部中为数不多的女同志之一。她在担任源潭镇三河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期间,视网膜脱离,手术后不久,即到村工作,期间四次到北京复查,都是当天往返,尽可能地少占用工作时间,全力投入脱贫工作中。 “我要带领更多村民致富”,是余井镇松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队长黄军的最大心愿。2014年,被选派到潜山后,黄军顾不上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幼小的孩子需要陪伴,6年来无悔奉献在黄岭村的田间山头。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最美不过党员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背后,伫立的是驻村干部、老支书、新党员等无数个绝不向贫困低头的共产党人。是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群众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脱贫画卷。(作者 潘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