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安庆讯 安庆市潜山市五庙乡程冲村,与太湖县朴老家乡寺前镇接壤,十几个村民小组,1000多人口,是一个很标准的山乡小村,也是一个拥有名腔名树名村的好地方。 明末清初时,程家冲有个叫程焕的人与他的父亲在流寇峰起时,率众聚保潜太两县相交的乔木寨,屡立防御战功。崇祯壬午年,副总崩发叛乱,其父奋不顾身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凶残杀害。因事发突然,程焕只得背着自己的老母亲在老仆的救助下,以砖石御敌,且战且突围,才幸免于难。他数日后再到乔木寨寻找父亲的尸骨并厚葬之。为铭记杀父之仇,程焕在自己佩戴的利刃上刻下了“不共戴天”四字。顺治六年,程焕借朝廷清剿流寇之际,亲领兵攻打崩发,崩发见不能胜,主动请降。程焕在当事官员面前痛陈与崩发的仇恨,他不要任何军功与奖赏,只请求将崩发交由他处置。当事主官同情程焕的境遇,准许了他的请求。程焕遂杀崩发取其心肝祭奠父亲。报了父仇的程焕,几十年如一日,亲力亲为服侍母亲,同时还礼数周全,照顾孀居的嫂子、抚养侄子。他死后,埋葬的坟墓周围草木牛羊不践踏,树上的鸟儿不筑巢,过往的人无不都怀着敬仰之情视之。道光十五年,生于前明天启壬戌年、卒于康熙九年的程焕被阁中书林杞材呈奏朝廷,朝廷感念其孝义,恩旨在道光十八年让他的牌位入县忠孝祠,挂匾于程氏宗祠,道光十九年建坊祭之。 故事虽谈不上惊天地、泣鬼神,但仍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快意恩仇,侠胆肝肠,讲孝义,这就是程冲人的基本底色。纵览建国以来程冲村的巨变,探索求进,崇学尚伍、勤朴守信这些既蕴涵传统美德又体现现代人的精气神,时时闪烁着其耀眼的光芒。略加归纳梳理,我们对程冲村就有了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杂交水稻刚问世推广,久居大山僻壤中的程冲人就利用学大寨开出来的大田创办了杂交稻制种厂。须知,这是有技术含量的,填饱肚子的事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居然有模有样地干了好几年,效果还是挺不错的,既增了产,又为社员省了可观的杂交稻种钱。与此同时,村里创办了蚕桑厂,推广小蚕共育,引导户户都栽桑养蚕,开了全公社整村养蚕之先河。高峰期,全村桑园面积近千亩,鲜蚕产量10万余斤,产值100多万元,蚕桑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为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尽管“东桑西移”了,村民们至今仍然乐道那“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忙中有乐、累中有甜的岁月时光。 现如今,在村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的某个角落里仍能看到当年的养蚕用的木架和竹匾。尽管用处不大,就是舍不得丢弃,因为这些都是抹不去的记忆啊!规模不大不小的烘茧站的灶火早已熄灭,灶膛里仅剩下发黑的煤渣灰,其躯壳仍卧在离村部不远的大路旁,仿佛在告诉世人,这里曾经热闹过、辉煌过。茧站的老板似乎对蚕桑事业情有独钟,又操起了与蚕有缘的行当,与他人合伙,利用大别山的蚕丝原料、江浙的技术办起了蚕丝被厂,产品名曰“皖韵蚕娘蚕丝被”,寄托了创业人对曾经的桑、蚕的怀念与敬重。 进入八十年代,那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时代。交通不便但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的程冲村,居然也抓住了机遇,与合肥市一家国营木器厂攀上了“亲”,坚持了整整十年的程冲村木器初加厂诞生了。该厂规模不大,但效益不错,老百姓通过抽林间伐木材也得到了不少实惠。可贵的是探索了贫困村结合村情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公社蹲点程冲大队的是一名有着十多年军龄的军转干部,也姓程,辈分高,性格刚烈嗓门大,眼中揉不得沙子。在一次党员大会上,把程冲的不足数落着十几条,现在人们仍然记得的是这么几句话:你们程冲人是吃槎粒子的,不爱读书,只晓得看牛弄柴,没看见一个大中专生;当兵的也是鬼混三年,没见一个留队提干的。殊不知这么一骂,还真骂出了程冲村人才喷涌的“朗朗乾坤”来。自1984年以后,年年都有考上大学、中专的。截止目前,全村共走出120多个大中专学生,共有26人参军入伍,其中留部队提干的有11人,考上军校的有3人。 程冲人素有勤劳苦干传统,因田地山场距居屋大多较远,需爬坡上岭,农活对体力要求甚高,固有“肩上没得百二十斤气力,莫做程冲人媳妇”的谑语流传于今。勤俭之人多朴实、讲诚信,国家、集体的观念拎得清,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老百姓应交税费绝大部分能做到户清不拖欠,每年如此,绝非易事。 在执行村级财务制度方面,程冲村一直是全乡的楷模。老百姓可以来信来访指摘村干部在贯彻相关政策方面存在偏差,但从不乱言村干部侵占公款公物。咱们都知道,村级财务混乱是干群离心离德、村子混乱的主因之一,程冲村村财几十年明明白白、透明度高,深得村民称许认可,也算是一件很牛逼的事啊。村两委一班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不想兢兢业业、规规矩矩的都难。他们紧跟工作重心变化,一届干给一届看,届届都有事业成。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干部队伍的更替,主动让贤交班的多,因竞争落选或组织纪律处分而下岗的极少,行话称,政治生态素来良好。 程冲村是贫困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有这样的党员群众,这样的干部队伍,辅之丰厚优秀传统文化的铺垫,工作上肯定是亮点纷呈、富有特色的。省委书记到这样的村里住宿走访调研,解剖麻雀,指导工作,也肯定会让各级党委放心和满意的。 说到程冲,一定不会忘记程冲村标志性的符号--许家畈弹腔、千年银杏树。 潜山弹腔为清代徽戏遗脉,20世纪前中期主要流行于安庆地区各县。民间除称“弹腔”外,也称“弹戏”“乱弹”“老徽调”,至今有270年的历史,这一被冠为“京剧的母体艺术”曾一度被“边缘化”,逐渐淡出戏迷的视线。然而,奇迹发生了,在潜太大山交界的程冲村,居然保留了弹腔火种--许家畈弹腔,许姓现不过50来户,两百来人,其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班社,世居穷乡僻壤,历经五、六代赓续至今,弦歌不辍,仍能整本传唱气场恢弘的弹腔剧目,为中国戏剧保留了一粒弥足珍贵的种子,非常难得。 2015年,针对“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弹腔现状,各级提出了传承、保护、发展弹腔的具体要求。潜山弹腔这一古老剧种迎来了春天。老戏复排,申报“国非”、增补传承人、建设省级文化乐园等逐一得到落实。班社人克服种种困难,复排出了近十部老戏,并积极参加各级汇演、调演,逐渐向世人展露出民间艺术瑰宝—潜山弹腔的魅力。因传承有功的许开学老人获评2018年度“中国好人”称号 闻名遐迩的千年银杏坐落于程冲村老屋组(今明星组),花亭湖至五庙旅游公路在其脚下绕过。传说此树由元末明初程氏先祖大武公在此落脚定居时栽种,距今近700年,号称千年银杏。该树直径约为2.3米,树干周围需四个人方能全抱,高近70米。裸露于地面的树根密集,均匀的向四周伸展,盘虬卧龙,形如佛手。距地面4米处成两根挺立树干,如孪生兄弟。枝繁叶茂,欣欣向荣,春如绿色宝塔,树冠覆地约一亩见方。枝间,聚集着秋去春来的白鹭及其它候鸟,盛时多达千只,夏初筑巢繁衍,绿色卵壳遍地,白天展翅翱翔,遮云蔽日,蔚为壮观。金秋时节,杏叶在艳阳的沐浴中,流光溢彩,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采风取景,永留美好瞬间。文人雅士们徜徉其下,吟诗作赋,叹为观止。 千年银杏树,饱经风雨沧桑,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更替,庇佑程冲人岁岁平安,由贫而富。今天令人欣慰的是,以千年银杏为中心,由市长“钦定”,政府出资倾力打造的十里“银杏谷”,已初露英姿,迎来四面八方的客人来银杏林下流连忘返。 程冲村,一个平凡的山乡小村,是因为有了名腔、名树,才有了今天的名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程冲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努力争当乡村振兴示范村。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程为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