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非遗] 创新“非遗+旅游”模式 激活“非遗”丰富文旅 让非遗传承插上旅游的翅膀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21-4-21 14: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自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政策性文件以来,文化旅游逐步展现出其产业魅力,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潜山市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风光秀美,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文化生态旅游名市。文化、旅游是潜山市的两大“标签”,其中,非遗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潜山市文化旅游发展延伸了发掘空间。
适度开发 让“非遗”走出深闺
  2006年,潜山县开始在全县16个乡镇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到目前为止,现已登记申报非遗项目57项。其中,国家级3项:桑皮纸制作技艺、孔雀东南飞传说与痘姆陶瓷烧制技艺。
  旅游资源的种类很多,而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值得高度关注。“非遗”的众多项目,无疑丰富了各地文化类的旅游资源。
  在保护的前提下,大多数非遗项目可以通过合理开发,与旅游共赢发展。一可以增加民众对非遗项目认知的机会。近几年来,民众对非遗有了耳闻,但知者面小,深知者就更少。当非遗包装成为旅游产品后,其宣传效果及民众对其认识度将会大幅提升。二有益于非遗传承。地方的非遗文化深藏于民间,较少为游客所知,其保护保存面临着众多困难。而旅游,将非遗以民间文化特色形式展现于游客,使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品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潜力,促进非遗文化产业链发展,延续非遗文化的生命力。三有利于非遗发展。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带动力,非遗旅游发展必定会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使非遗传承人获得经济支撑,同时也会引导当地居民返巢,给非遗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基础。
  单纯的非遗文化旅游项目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所以,非遗文化旅游必须与景区、美丽乡村、古村落等旅游资源整合,特别是要与天柱山旅游相结合。在非遗文化旅游的整合上,借助天柱山品牌宣传,依托天柱山旅游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各个非遗项目的文化特色,通过个性化的非遗项目+景区+美丽乡村(古村落)的模式来组织旅游路线,让游客的旅途更加丰富多彩。
  在具体的旅游线路上,非遗文化既可作为旅游推介的吸引物,又可设计为旅游线路上的特色内容,还可以将其有机地融入景点、景区,充分融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
创新模式 给文旅植入文化之魂
  潜山是非遗资源县级市,每个项目的形态都不尽相同,每个非遗项目展示的文化特色不同,传承人能为游客提供的服务也不同,因此,非遗文化旅游开发要根据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非遗项目从游客感观来看,大致有观赏型、体验型、参与型、深层型等几种。观赏型指有一定观赏性的项目,如:潜山弹腔、十二月花神、木偶戏、潜山民歌、龙灯、黄梅戏、狮舞、麒麟灯、十番锣鼓等;体验型指游客可以直接动手制作,并能自享成果的项目,如:痘姆陶器手工制作、王河舒席、民间剪纸等;参与型指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一个或几个制作流程,感受制作工艺的项目,如:绿茶制作技艺(天柱山茶)、桑皮纸制作技艺等;深层型指需要进行深层次开发才能供给游客的项目,如:孔雀东南飞传说、二乔传说、七仙女传说等。
  在开发模式上,要根据不同的类型来打造文旅产品。
  主题式旅游开发,以某一主题,整合多个非遗项目进行包装打造。如,已建成的孔雀东南飞影视城,已建好的二乔公园,还可结合黄梅戏、弹腔、十二月花神、七仙女传说规划设计潜山戏曲艺术园等。
  体验式旅游开发,以游客直接参与、亲身体验的方式开发旅游项目。如,以上体验型的非遗项目,游客可以直接制作,并享受成果;还有些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如桑皮纸制作技艺、王河舒席、绿茶制作技艺、杆秤制作技艺等,游客虽不能全程参与,但可以利用其“求知、好奇”需求,开发参观性旅游产品,同时,开发设计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供游客选购。如,桑皮纸工艺品、天柱山茶叶、瓜蒌籽、微型标杆称等旅游商品
  节庆式旅游开发,以政府主导,围绕一个或多个非遗项目,策划节庆活动,并固定下来,形成节庆品牌。如,茶文化节、竹文化节等,还可以结合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举办弹腔艺术节、七仙女选秀大赛、花神艺术节等。
  舞台式旅游开发,通过舞台的表现力,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如,木偶戏、十二月花神、黄梅戏、龙灯、狮舞、潜山民歌、十番锣鼓、民间剪纸、麒麟灯等项目均可通过这种形式来实现实景效果。(作者:余翀园)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 20:08 , Processed in 0.04898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