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十年前,身边人告诉我,热爱农田、热爱稻子,我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真正在农田里劳作过的人,很少能在那艰苦的劳作中,还可以讴歌生活的幸福。泥土的芬芳是在文章里,诗意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 皖南的水稻一年两季,每年的“双抢”都是孩子们童年的“噩梦”,在暑假最炎热的时候,被迫离开播放着《西游记》的电视,告别孙悟空和猪八戒,顶着烈日,跟着大人们一起在农田里……一般稻子成熟的时候,就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收割晚了,稻穗一倒,稻谷落地会影响收成。再加上稻田用水也不方便,还得顾及旁边乡亲稻子的收割进度,就得拼命的往前赶,顾不得暑热。若是稻子还没收割,旁边人又急着往稻田灌水以便犁田,待到收割时,稻田成为泥巴地,每一脚都会陷入泥地,收割起来则会更费力。 皖南山区地形,机械化水平低,在我小时候,机械化几乎是零,用的更多还是耕牛。一个大队也就那么一两头牛轮流着用,这个时间也要排期,不能因为一家的拖延,耽误其他人收割的进度。更要早起,早上天气凉快,要早早的去收割,借着上午的日头将稻穗晒干,下午打起谷子才方便。酷暑虽难受,但还能忍,就怕突然下雨,一大片收割在地上的稻子,被雨水浸泡,收上来的稻子若不及时晾晒、通风又会发芽,那就全糟蹋了。恶劣的环境,人可以忍,但稻子不能。记忆中有一年很不幸,收稻子的时候连续几天都是雨水的天气,家人只好将稻子铺满屋里各个角落,用电风扇不停的吹。若在平时,天气再热,人都舍不得用电风扇,怕电费太高,但那铺满地的稻谷,却是一家全年的生计。 天晴时,要及时在外面晾晒稻子,怕麻雀或者邻居家的鸡鸭过来偷吃,也要安排人放风,这种简单的活,基本上都是孩子来承担,隔一段时间就去看一眼。毫无例外,每家都会有沉迷于看电视,而忘了去稻场的熊孩子,轻者被骂,严重点就被剥夺看电视的权利了。一遍是赶鸡、鸭的吆喝声,掺杂着招呼孩子的骂声,此起彼伏…… 庄稼人讲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这块土地,总是能尽心尽力的去呵护,但大自然有自己的脾气,且人心更复杂。有那么些年头,经常有推销种子的,一些所谓的“专家”都是些销售故意打着科普的名头来推销种子,农民又对这些不熟悉。种子好坏,只能几个月后收获时才知道,若遇到不良的商贩,损失无法挽回。 我看过一大片的稻田,稻禾长得特别粗壮又茂盛,但稻穗空空的,干瘪的稻谷,颗粒无收,那户人家落寞的表情,生动刻画了绝望二字,比起辛苦来,绝收更难以承受。 除了种子,还有化肥、农药,一旦出了问题,小点说就是减产减收,严重的就是颗粒无收。这些不是你勤劳就能克服的,干旱或者雨水过多,都会影响收成。一年到头,除了劳动力成本以外,这些消耗也都是实打实的。没有收获,那就是一年的收入没了,孩子来年的学费,家里日常的开支,逢年过节该有的生活改善,也都无从谈起,若再要遇上疾病,那就得落下些饥荒…… 早前还有农业税,得用稻谷来交税,赶着两个轮子的板车,费力将稻子运到几里地以外的粮站,粮站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着,也害怕交上来的粮食里掺杂着其他东西来凑重量。那时候,稻谷金贵,有些水果贩子用车子拖着梨子之类的水果来卖,可以直接用稻谷换。 对于我们,看着眼前那金灿灿的稻子,一望无际,却是愁绪不断,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收割完。每次打完稻子后,大人们忙着装袋,挑回家,孩子们则在稻田里继续捡稻穗,那时候才能稍微感受到一点放松,可以玩耍一番,看着稻田里跳来跳去的青蛙,飞来飞去的蜻蜓,才能感受下田园生活的美好。 长大以后,看到法国画家米勒创作的著名油画《拾穗者》,三个妇女低头拾穗,金黄的颜色,画面很美,想着她们干农活怎么能如此优雅。而我的乡人们,为了生存,与天斗、与地斗、与飞禽斗、与人心斗,自食其力赚取那些粮食。每年“双抢”过后,晒黑的、变瘦的,眼圈深陷,还有酷热中暑的……以至于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问的就是,读书好还是种田好,这时的教育,胜过一切。 如今,在已故的袁隆平院士等这些英雄人物的努力下,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再为了一顿饭而忧愁,种子好了,产量高了,农村的交通也改善了,机械化水平上来了,耕牛也用不上,延续千年的农业税,也在06年就取消了。但这一步步发展的艰辛,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吧,到今天,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总是见不得孩子浪费粮食,饿怕了,苦怕了。 前两年因为工作原因采访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一位老教授,老人家也是满头白发,但谈及中国的粮食问题,也是感慨万千,从吃饱到吃好,这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下,农民生活的处境,虽比以前好了太多,但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老龄化、空巢化,耕地荒废,房价高涨,生态环境恶化……好在我们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个个政策也在实施,制定政策的、落实政策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这场伟大斗争的践行者。 袁爷爷有禾下乘凉梦,我们国家也有乡村振兴梦,梦不是靠一代人,一个时期就能完成,是一代又一代人,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总会有一天会实现。我相信每个曾在稻田里耕作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个梦,梦里既能看到先辈们艰苦劳作的身影,也有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盼着丰收,盼着父母身体康健,儿女有出息,盼着家庭团圆,日子越来越顺,盼着这个国家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园与诗意,生活与幸福,会划上等号。(彭叶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