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有一个村子叫“逆水村”,逆水村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秘色彩,常言道,“一江春水向东流”,但这个村,自然法则似乎在这里被改写,因为山势的强行阻挡,造就了河水自东向西流的特殊地貌。逆水距城区60多公里,青山环绕,溪水潺潺,耕读传家,民风淳朴,一切显得秀美而和谐。 多年来乡亲们都认定一个朴素的道理:自古华山一条道,改变面貌靠读书。“穷莫丢书,富莫丢猪”,也成了乡亲们的口头禅。在村里高立的广告牌下,路遇几个小学生,问及未来的志向想做什么,一个孩子脱口而出:长大了我要当博士!另外两个小孩也抢着说:我也要当博士,做科学家! 这该是中国乡村最“牛“的广告宣传和山村孩子最 “牛“的志向了吧。 这个村子总人口只有3395 人,但从高考恢复后,前后共走出了29名博士生,54名硕士生,还有将近300名的本科生, 共有500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均不含硕士,博士和本科学历重复统计。大学以上学历高出全村总人口的10%。逆水村口有家小小的的理发店, 理发师傅每每向参观的客人介绍时都满脸自豪,“那些大学生从小就在我们店里理发。” 逆水村 村里一家几个大学生,连续几代都是大学生的,比比皆是。从逆水村走出的博士有英国华人社区领袖、法国一级教授、世行高级财务官、中科院知名专家等等。如今,从逆水村走出的优秀人才,遍布世界各地 。 年过八旬的储浩川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带领村民改变集体命运的人,也是乡村教育的“恩人”。上世纪90年代,时任村支书和村办企业领头人的储浩川拍板:“只有读书,才是我们山村唯一的出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为老师的待遇考虑。民办老师的待遇全由企业出。储浩川还制订了资助和奖励基金,对考上大学的孩子进行奖励, 考取了大学,给300,中专200,考取了高中,也给100元 ,这在当时也是笔不小的费用 , 读书在逆水村成为一种风尚。如今已退休在家的储浩川,已是一位满头银发的古稀老人,但他主动请缨担任校外辅导员,时常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奔波操劳。 逆水初级中学 身处逆水初级中学, 你会发现,与周围简陋的农家平房相比,这里的操场宽阔、教学楼高耸、教学设备先进。在逆水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地位最高的是老师。在逆水村,教育总是被放在首位,孩子们不比吃穿比学习,谁家孩子学习成绩好,谁家就是村民心目中的“光荣户”。 田边地头,小店盛放商品的柜台,处处都是假期孩子们写作业的课桌。不少村民家中还挂着“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的条幅,这是专门用来激励孩子好学上进的。逆水村的村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可在逆水村重教育的接力棒也毫不松劲地传了一届又一届,历届村两委班子都以重教兴教为已任,作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近些年 ,村民的口袋渐渐殷实了,在教育投入上逐年加大,很多先富起来的村民,也纷纷出钱出力支持教育。 九十年代,时任浩川林业开发公司总经理的储浩川,捐款30万元帮助学校搬迁。仰智慧是地地道道的逆水人,多年在外经商,近年他先后三次合计捐款300万元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同时成立“智慧基金”,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图文 黎明 静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