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十三届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合肥闭幕。为期4天的展期,现场销售额达1.17亿元;签约项目88个,涉及金额707亿元,同比增长了15.5%。本届农交会共有国内外6000多家客商参展参会,展示展销农产品2.6万多种,吸引了7万多名市民和1万余名专业观众到会参观、购物。 在主展馆,来自全省16个市的“皖美农品”汇集,有黄山山珍、和县蔬菜、怀远石榴等绿色产品,有天柱山瓜蒌子、淮南牛肉汤等休闲食品,还有粉丝、锅巴等“又土又香”的“宝藏食品”,吸引着市民驻足。在省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展区和台资企业展区,新疆红枣、青海牦牛肉、山西沙棘制品、台湾高梁酒是“网红产品”,受到市民追捧。在境外企业展区,马其顿红酒、印尼咖啡等货品深受欢迎。休闲食品馆名品荟萃,八公山豆腐、合肥小龙虾、四川橙子、大连海参等省内外产品同台打擂,馆内人气爆棚。 在招商引资与商品贸易方面,本届农交会成果丰硕。数据统计显示,累计招商项目563个,总投资额1928.6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了19.24%。另外,展会精心遴选了313个农业优质投资项目进行招商推介,总投资金额1308.8亿元。展会还签订了贸易订单3200多份,合同金额近31.9亿元,比上届增加5亿余元。 作为一年一度的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本届展会注重集聚要素资源,激活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能,不断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展会期间,正大集团、鹏欣集团、光明集团、新希望集团、温氏集团、金沙河集团、春光里产业资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商参展参会签约。其中,正大集团分别与亳州市、霍山县签订肉猪新农业4.0示范项目和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加工项目,投资额分别为20亿元、36亿元;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在凤阳县小岗村设立小岗春光乡村振兴产业基金,首期达10亿元,系全国第一家村级乡村振兴基金。 本届农交会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更加紧密,安徽各地充分利用农交会平台,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加强与沪苏浙产销对接和高端市场衔接,真正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其中亳州市设立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专区,集中展示蒙城县生产加工的、供货上海的绿色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在安徽投资快速增长,本届农交会563个招商项目中,沪苏浙在皖投资项目89个、投资金额501.8亿元;大会88个签约项目中,有沪苏浙项目23个、签约金额275亿元,投资金额和签约金额均比去年提高近1倍。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