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由县改市的潜山市正式揭牌,成为国家撤县设市解冻后,安徽省第一个获批的县级市,也是全国第一家以旅游特色县获批的县级市。 乘“市”而上,顺“市”而为,砥砺奋进,圆满收官“十三五”,激情开篇“十四五”,一晃就是三年。 潜山人用43年,改变“寂寞天柱山”,跃领皖西南;用25年,实现撤县设市的梦想;用3年,锚定高质量,推动美丽潜山再添锦绣画卷。 建党百年之际,凝眸潜山,恰似换了人间。 旅游是展示美好潜山的窗口,公路承载着潜山“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步履。沿着四通八达的旅游路网,历览皖山皖水,从中倾听潜山旅游发展的滚滚春潮,感受全域旅游勃勃生机。 黄俊英/摄 沿着旅游公路,看到的是魅力天柱山—— 茶庄是天柱山游客集散地, 1984年,只有一条砂石路连接着山上山下。 现如今,天柱山建成进山旅游公路,并打通环山公路,打造环山民宿集群,构建“东进西出”“西进东出”旅游环线,沿途青山绿水,古韵遗风,美不胜收。 以茶庄为重要节点的环山公路“九曲十八弯”,路面宽、等级高、沿途风景优美,被誉为“彩虹路”。 长板赛、溯溪赛、越野赛、摩友会、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在环山公路连年举办,茶庄,已从一个偏僻的山野之地蝶变成“国际养生中心,半山度假小镇”。 天柱山旅游交通迈出“一小步”,推动潜山全域旅游前进“一大步”。 按照“对接高铁、顺接高速、广接景点”原则,全市建成旅游公路350公里,实施通景公路改造提升180公里,建成环潜水旅游休闲步道20公里,城市绿道50公里,乡村骑行绿道30公里,形成“通乡到村达景”快进慢游全域旅游交通网。 余文革/摄 沿着旅游公路,看到的是更加美丽的市郊新貌—— 十里潜河,绿道银滩,傍城而过的潜河湿地公园被誉为潜山“小三亚”,沿着河岸骑行,山水美景尽收眼底。六潜高速、利民大桥、合九铁路桥、西河大桥穿河而过,拦河堰造就跌水,泻玉流银。山水相依,人与自然相融,折射出生态文明之光。 河水清回来、鱼儿游回来,鸟儿飞回来,人气旺起来,潜河的变迁,是潜山山水园林城市一个美丽缩影。 沿着旅游公路,看到的是全域旅游风生水起—— 天柱山旅游交通与潜山全域旅游及城镇乡村实现紧密链接。以天柱山为龙头,以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旅游风景道为依托,串联1家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1家3A级景区和40余处乡村旅游景点,相继相续着天龙关、白马潭、九曲河、天柱峡谷、天仙峡、魔幻森林等景区,高山滑雪、高山潜水、低空飞行、玻璃栈桥、玻璃水滑道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潜山已从“景点游”转向“全域游”。 王立新/摄 “以路为干、以水为魂、以绿为衣”,潜山全面实施绿化、洁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大外环和城区骨干路网初步形成,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齐头并进,管网、道路硬化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建成文化公园、二乔公园、市民广场、东门入口公园、梅河滨水公园,市区树成行、绿成荫、街无尘、夜如昼、美如画,出行居家或健身休闲,四时皆宜。 余文革/摄 通达的公路织就乡村美丽图画。按“全市大景区、全域大旅游”的思路,打造“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完善,乡居环境焕然一新,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潜山品牌,建成环天柱山、潜水河、浒山湖的三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包括149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和120个自然村庄整治示范点,4条“远可看、近可游、居可养”的乡村旅游线路,成功打造以黄铺田园、官庄德馨庄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旅游品牌,党建引领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铺经验”在全省推广。潘铺农庄、望虎园林、野鸡湾生态园、查冲生态园等休闲农业区脱颖而出。“灰瓦、白墙”皖派民居、“荷田、稻溪”乡村风光,处处散发着浓浓乡愁。 金健/摄 旅游交通与潜山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托起旅游特色市旅游富民旅游惠民的梦想。 路网密起来,城镇秀起来,乡村美起来,回望撤县建市三年进程,开发开放,不辱使命,潜山又绘新图;探索创新,面向未来,潜山旅游再出发。(吴小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