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对婚姻品质要求的提升,初婚年龄一再推迟。安徽省民政厅发布的2021年安徽省婚姻登记大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初婚男女平均年龄均超30岁,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近年来,我市婚介市场发生哪些变化?大家如何看待晚婚现象?部分适婚青年的婚姻观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30岁以上结婚人数占比上升 记者从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和社会事务科了解到,2021年全市有50818人登记结婚,30岁以上的有21069人。2019至2021年这三年间,全市结婚登记人数逐年减少,而30岁以上登记结婚的人数占全年结婚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是36%、37%、41%。 经开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李阳娟介绍,5年前登记结婚的,多半是二十五六岁的青年。近几年,登记初婚的年龄越来越大,偶尔也有刚达到结婚年龄就来登记的,一年大概一两对,多数为30岁以上,大概占全年登记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学历方面比以前有所提高,大多在本科以上。 城区婚介服务机构人员表示,目前来机构登记的多是30岁以上的未婚青年,并且学历、收入等自身条件颇高,所以对对方的要求也比较高。一家已创办24年的婚介服务所负责人鲁琼告诉记者:“婚介服务所刚创办那几年,来登记的多是25岁左右的青年人,随后登记的年龄越来越大,近几年来登记的都是30岁,甚至35岁以上。还有一个普遍现象是,这些未婚青年并不急着找对象,父母却为此着急。到服务所前来登记咨询的,也是父母居多。” 更看重双方的合适度 记者采访部分未婚人士发现,因为更加独立,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如今的年轻人更愿意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谈到结婚年龄,他们表示,更看重两个人的合适度。 今年30岁的秦女士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愁吃喝,更倾向于精神上的满足。对于感情,她更相信缘分。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理性,从缘分出现到建立婚姻关系,会设置很多考核关卡,并且每个人心里预设的“通关标准”有所不同。“我有个朋友就因为对象没有‘通关’而分手。目前,我想多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不着急结婚。”秦女士说。 “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合适的爱情。”今年35岁的刘先生对婚姻一直抱着“可遇不可求”的态度,父母这几年给他张罗过几次相亲。“其实我对女方没有太固化的要求,比如形象、家庭条件、收入等,但见了面都没什么感觉,谈不到一块去,一切还是随缘吧。”刘先生告诉记者。 “眼看着三十好几了,给她介绍过几个,她都不满意,并且很排斥相亲,我现在都不知道女儿想找什么样的。”徐女士近两年也为女儿的婚姻大事操心不已,说起女儿的感情生活她颇有些无奈,“女儿希望能在工作和日常交往中遇到合适的人,可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已婚,上哪儿找合适的人选?” 社会和工作压力并存是主因 对于目前安庆初婚年龄逐年上升的趋势,鲁琼深有感触,“在我们婚介所登记的多数大龄青年自身条件都不错,谈婚论嫁时,既考虑物质方面,又考虑精神层面,比如双方家庭条件、两人的三观契合度等。有时候考虑得越多、要求越高,成功率也就越低。” “受前些年离婚率升高的影响,大家对于婚姻感情的信任度降低,还有就是忙于求学和事业,年轻人的婚恋意愿有所下降。”李阳娟分析道。 另一家婚姻介绍机构的负责人童俊表示,在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并存的当下,年轻人谈情说爱会感到力不从心,慢慢地选择了单身,这也成为社会一个痛点、父母的一大焦虑。相亲市场客源量很多,但是让未婚青年改变自身的择偶标准,或者对婚恋观念树立新的认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来源:安庆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方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