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948
注册时间2016-3-17
帖子22
精华0
积分88最后登录2016-9-8

- 帖子
- 22 帖
威望- 0 点
红花- 66 枚
|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发展,带来大规模人口流动,也催生许多异地恋情侣。为了学业和生计,他们不得不分居两地,饱受寂寞、猜疑、思念的苦恼。这种滋味,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
然而,简单地批判“经济发展是爱情杀手”,这个观点并不公平。经济体量的提升带来科技进步,电话、网络、飞机、高铁,令区域时空被大大压缩,也给了异地爱情更大的生存机会——想当年,李春波一首《小芳》唱遍大江南北,分离的遗憾和痛苦感染了不少人。歌中提及的知青年代,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情侣一旦分隔两地,基本上就黄了。但换成今天,小芳和“我”说不定平时可以玩玩视频QQ,维系感情;偶尔坐高铁去探望对方,一解相思之苦。凭着一腔真情,坚持几年,也许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异地恋的杀伤力,在于它颠覆了情侣的沟通方式。面对面的恋爱,我们的感情沟通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身体进行的,包括触抚、表情、动作、趋向等等,都能传递出大量没有“言”及的情感。但在异地恋中,身体的沟通被隔绝,导致情感传递的有效性遭到了很大限制。
幸而,现代人正努力通过科技来弥补了这一缺陷。前不久,有位大学生开发了一款APP,让异地情侣可以同时在线看电影、刷微博、“逛街”,语音画面都同步,好像爱人就在身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陪伴”的功能。
之前,有对异地军人情侣发布了多幅PS照片,把两人吃饭、读书等生活场景“无缝”地放在同一幅画面上,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这样的爱情游戏,对感情也有促进。它可以作为一个“确认”证据,让情侣看到画面,就回味起甜蜜的点点滴滴,对爱情更有信心。
不过,我最为看好的技术,要数日本人发明的网络传感衣,可以将一方的拥抱、轻拍等动作传递给另一方,就好像真的有个人在抱你的身体、拍你的肩膀鼓励你一样。虽然这项技术还很粗糙,大部分动作无法实现,触感也不细腻,但这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即:未来为异地恋暂时提供一个替代性的“克隆情侣”,但它的灵魂依然是网络另一端那个满怀深情的爱人。
有了这些科技手段的辅助,异地恋的维系将变得比较容易,情侣们更有希望等到团聚的那一天来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