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序当芒种,农家插莳天。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凝聚文物保护共识,坚定文化自信,潜山市博物馆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系列“平凡造就伟大,强国需要复兴”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 主题宣讲,入脑入心。舞台再大,如果你不上台,永远是一个观众;平台再好,如果你不参与,永远是一个局外人。博物馆党支部率先结合“党员活动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安徽诗礼学院”的少年儿童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文物故事,让他们认识到在人生的征途中,不仅有鲜花,有阳光、有风景,还有泥泞、有坎坷,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积极面对,向阳而生,无畏无惧,勇往直前,做一个心中有爱,心中有家,心中有国的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和讲“中国故事”主题宣讲,深化了少年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让文物成为学生们的“教科书”和“第二课堂”,让他们在文化熏陶中丰富了精神滋养,坚定了文化自信。 送展下乡,古镇留芳。黄泥,一座伫立在长河边的商贸古镇,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地处潜山、怀宁、太湖交界,素有“三县重镇,五邑市场”之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铸就了五彩缤纷的文化,6月,我们将《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送到黄泥古镇。古朴的文物图片与千年石板交相辉映,向人们诉说着中国独特“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经典故事和系统阐述的文物内涵让观众兴趣昂然、流连忘返。 园林无俗情,琴书有真味。作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活动之一,我们在黄铺镇望虎园林开展“喜迎二十大,‘艺’起向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其中当地口口相传的三句半《移风易俗新风来》倍受大人步孩的喜欢。我馆展示者涂文美说:排练时,有时她们忘记了台词,妇女小孩就在屋外帮忙提词,甚至还情不自禁的惟妙惟肖表演起来。黄梅戏、鼓书、琴书、武术、小品、木偶戏等传统文化节目融入了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的主题内容,让以戏化人,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照眼梅标岁月赊,文章老去浪淘沙。涉园须解怜芳草,敬祖才能爱国家。”抗战文学先驱张恨水在民族存亡时期,以文当戈,先后创作了《太平花》、《弯弓集》、《八十一梦》、《大江东去》《虎贲万岁》《巴山夜雨》《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抗战文学作品达八百余万字。一位老汉看了潜山市博物馆送去的《“笔尖上的英雄”——张恨水抗战文学作品图片展》深有感触地说:别看是张恨水一介书生,他是最有民族气节的作家,他的心是“柔软的”,你看他对作品中的人物,特别是“小人物”,总充满了充溢着悲悯情怀。同时,张恨水的筋骨是“最硬的”,这个“硬”不同于鲁迅的“金刚怒目”,而是内生的外柔内刚,带着韧性,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爆发力。当“抗战”与“重庆”走到一起的时候,张恨水的这种“硬”便迎来了爆发的时空。他披肝沥胆、椽笔为枪、为抗战呼号、为百姓请命、为时代写真,为中国和世界写下的一部部抗战“史诗”和“形象国难史”。他的抗战文学作品,是一首首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赞歌,是一幅幅中华儿女“一腔热血沙场洒,要洗关东万里图”的报国壮志图。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将继续挖掘博物馆的力量,让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推动文物潮起来、动起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桥梁作用,赋能潜山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潜山市博物馆涂爱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