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潜山:一早郊野寻白露 五谷丰登遍地黄

[复制链接]

帖子
11224
威望
0 点
红花
56056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22-9-7 08: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入秋的天柱山,天空明媚湛蓝,天气凉爽宜人。秋风阵阵,秋意渐浓,叶沾露,草木黄。白露,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透明的节令,一捧温热与寒凉告别的眼泪,总让人浮想联翩。
  9月7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潜山古籍云:“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柱山已显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白露后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最佳期。
  此时天柱山,天气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很快下降。夜间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密集附着于花草树木的茎叶花瓣上,呈白色,经早晨阳光照射,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惹人喜爱,正应了白露美名。仲秋潜山,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且有的花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尤其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一年中最可人时节。然而,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此时,天柱山许多有生命的东西,在萧瑟秋风中由荣而衰,由衰而亡。
  逆水老家有谚语:“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天柱山上最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发出集体迁徙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月明风清之夜。经过春夏劳作,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余井、黄柏的乡亲们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玉米、红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进入分批采摘期。梅城城郊的田野上,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
  去年此时,大孙女诚希未回南京,尚在潜山上幼儿园大班。我便教她《诗经》中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骑着电瓶车带她去西河两岸寻找此境:深秋河边,一丛丛芦苇迎风招展,白色花絮上有晶莹露珠闪烁,好似英俊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而纯洁。远处,美丽女子的身影飘然而过,少年急忙去追寻。沿着河岸向上游追溯,可是河水汹涌阻隔,朦胧的看到裙裾飘在风中。顺着水流往下游寻觅,隐约瞥见她在河的中间,好像一个缥缈的幻影,可望而不可及。
  时间无声地流逝,千百年沉淀的诗意,随风泛起,诗词歌赋里的白露,总将缕缕柔情绽放。曾惦记过天柱山二乔的曹操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儿子曹丕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陶渊明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白居易说:“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温庭筠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在潜山,白露像一道清凉灿烂的风景,把夏秋分开,我们从此再不必眷恋夏之火热,春之香艳。
  天柱山周边沿袭着许多白露习俗。此时采茶为白露茶,香而醇,不同于春茶的嫩而弱,夏茶的涩而苦。煮茶木柴要用含油脂低的桑树、槐树或桐树,水要三沸,煮好的茶倒在小壶里,香味不散。除了收集露水,白露这天还要酿米酒,据说天柱山茶庄这天酿酒,色碧味醇,愈久愈香,喝了让人醉行十里不醒。白露米酒可用作祭品,连同新打下的粮食以及刚采摘的蔬果,一起供奉在天神面前,上香跪拜,感谢天赐的好收成,同时祈祝来年五谷丰登。此日,天柱山乡亲喜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据说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十样白”乃十种带白字的草药,以与白露字面相应,老家逆水这天还要吃龙眼进补。
  白露时节,天柱山区人们应防受凉。槎水谚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是说夏季风为冬季风所代替,气温下降渐加快。“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即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18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露体了。寒露一过,更应足部保暖,“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正是这个道理。此时冷暖多变,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应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发生。另外白露过后,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皮肤干裂等。应保持心境平和,收敛神气,与饮食起居等养生结合,以期事半功倍。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天柱山过了白露,秋风一天紧似一天,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时光的变化多么迅疾,提醒我们珍惜这大自然最美的馈赠,珍惜这露珠般短暂的人生!(储北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1 05:02 , Processed in 0.22382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