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潜山] 走遍潜山 | 探访徐庄老屋

[复制链接]

帖子
11212
威望
0 点
红花
5603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22-10-18 16: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墙黛瓦马头墙,照壁天井花格窗。”这是一处皖派庭院式古民居,坐落在余井镇田乐村境内,一路上有山林小道的景致,也有金黄色的稻田丰富着视野,潜山网《走遍潜山》栏目今日来到徐庄老屋。
1.jpg
  沿着一片破败的红砖土墙屋,前行右拐,抵达徐庄老屋,木制镂空的门头外墙让人眼前一亮。站在门外,透过一扇扇错落的石门木门,能窥见最里层的雕花门窗,有一种别有洞天的美感。跨过木制门槛,进入屋内,石门上方悬挂着“大夫第”的匾额,以几根雕花木桩托底,一派古色古香的韵味。再往里,属于门厅的位置,上方是木制横梁,墙体通身呈白色,有两扇门对称居于左右两侧。
2.jpg
  稍加观察,便能发现老屋的平面布局以厅堂为轴线,左右扩展,偏门里亦有一番风景,左右两侧皆是闲置的空房,暖黄色木制房梁很是醒目,与前方的小天井相得益彰。细微之处,独具巧思。阳光洒下,墙面倒映着鳞次栉比的青瓦片,有一种对称的和谐之美;些许斑驳的墙角、雨水冲刷堆积的黄土与天井中的绿植相映成趣,古朴又不失活力。
3.jpg
4.jpg
  空旷的房间里还留有一些废弃的老物件:竹竿、瓦罐、灶台、水缸、木头柴火......似乎都在诉说着老屋鲜为人知的故事。
6.jpg
7.jpg
  再往前,来到中厅,斑驳的黄色木制建筑给人以古朴厚重之感,步入其间,悠闲踱步,倍感心神安宁。破败的木柱、脱落的墙体、损坏的青瓦......无一不见证着徐庄老屋的沧桑历史。厅内设有大天井,四周瓦椽衔接无缝,檩梁交错穿搭,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水聚天心,四水归堂,据说象征着聚气敛财,还寓意着“肥水不流外人田”。
10.jpg
  行至老屋最深处,来到“有裕堂”前,明亮开阔,大面积天井的构造,让此处光线极佳。金色的牌匾,在阳光的映衬下,更显庄重与大气。这里便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是老屋的核心场所,目之所及,紧闭的雕花门窗,古朴雅致,透着些许神秘的气息。推开门,正前方的牌位以及“天地国亲师”字幅,让人望而生敬!
9.jpg
  正厅偏门的风光也不能错过,右侧偏门里还建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四周是木制横梁、门窗,以及砖墙土墙,光影交错,明暗变幻,带给人岁月静好之感。一进入这里,竟顿感凉意,身心舒畅。左侧是几间荒废的屋子:门残、锁锈、砖灰,遍布灰尘甚至是蜘蛛网,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一段尘封的岁月。
0.jpg
  徐庄老屋的美还不止于此,在这里,你随便推开一扇门,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感受到那份时光沉淀带来的厚重感。行至屋内的每一处角落,总能发现一些小美好,木梁结构、精美瓦当、雕窗画柱,都值得细细品味一番。
13.jpg
14.jpg
  据介绍,徐庄老屋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距今已有近300百年历史。它由迁潜余氏第十九世祖玉冈、云溪二公建造,占地面积2380平米,采取坐西北朝东南的设计,明三暗五、砖木结构,皖派建筑风格,庭院自成体系,兼有居住和祭祀等多种功能,是具有鲜明的清代当地地方特色的庄园式民居。听当地村民说,鼎盛时期有300余人在此居住。古老而柔美,静谧而祥和,悠久而亲切,徐庄老屋静静伫立在此,等候潜山乡民的到来。原创稿件 禁止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4-30 22:52 , Processed in 0.05318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