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童 谣

[复制链接]

帖子
5290
威望
0 点
红花
8646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潜山网 发表于 2023-5-30 16: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天上街,看见一位老人用婴儿车推着一个小孩,一边走一边嘴里哼着歌谣。小孩子还只能听不能说,昏昏欲睡的样子。老人哼的,听得不太清,又好像很熟悉。这一幕让我和老伴想起小时候唱过的许多童谣。我发现这类童谣似乎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唱了,更谈不上见诸文字,说不定哪天就失传了,再也没有人提及。我觉得应该把它记下来,留个资料。
  说起唱歌谣,可能有人误认为这些童谣都是有曲调、有旋律的,其实不然,它们并不是那些经过加工后的歌曲,也不是那些飘在殿堂上的旋律,而是黄口小儿随口“说”出来的,句句朗朗上口,之所以说是唱,因为这些童谣大多有言为心声,抒发情感的意味。
  童谣有长有短,讲究押韵,全是大实话,没有什么修饰,有的形式是顶针体,即字头咬字尾。小时候,最流行的一首歌谣是这样:“我有一分钱,骑马到苏联,苏联莫斯科,吃个大萝卜,萝卜抛(空)了心,骑马到北京,北京天安门,骑马到梅城,梅城没得讲(好的意思) ,骑马到黄泥港,黄泥港有高楼,骑马到牌楼,牌楼吃个粑,一直到了家。”
  这确实是一首真正的童谣,和书上那些所谓的儿歌不同的是,它不是文人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编造的,而真的是小孩子自己的“创作”。他们人人都会唱,放学回家的路上,大伙齐声唱着,一路小跑回家。平日里,只要有人开了头,大家就会摇头晃脑地跟着唱起来。那个年代,我国与前苏联正是蜜月期,言必称“苏联老大哥”,政府还提倡老百姓穿苏联大花布呢。对此,童谣中有所反映。莫斯科、天安门、梅城、黄泥港、牌楼,都是地名。类似组词造句,谈不上有什么意义,但对孩子们增加地名概念,还是有一些潜移默化作用的。
  还有一个类似顶针的,词是这样的:“亮花虫(萤火虫),夜夜飞,爹爹叫我去捉乌龟,乌龟没长毛,爹爹叫我摘毛桃,毛桃没开花,爹爹叫我摘黄瓜,黄瓜没长刺,爹爹叫我去看戏,戏还没开台,爹爹叫我打草鞋,草鞋没有爽(绳子),小孩子莫扯谎(说谎)。”
  童谣中的“爹爹”,即为爷爷。这首童谣,在夏天纳凉时,外祖母常唱给我们听,生活气息很浓。最后点睛之笔:“小孩子莫扯谎”,还是有些教育意义的。
  夏天纳凉,外祖母喜欢用童谣打谜语。“蹦蹦跳跳往前跑,一天一天不见了。” 我们总是猜不出,最后还是她自揭了谜底:“座钟”。
  小孩子正处于换牙齿的时候。看见小孩缺牙齿,大人们便打趣:“缺牙齿,扒狗屎,扒一担,去给爹爹兴田畈;扒两斗,去给家婆(外祖母)酿甜酒。”
  童谣大多是没有意思的。荞麦开花了,孩子们便唱开了:“荞麦、荞麦,红秆绿叶,开白花,结黑籽,磨白粉,做黑粑。大人家吃,兴庄稼;小伢子吃,挑黄砂。黄砂挑过沟,踩死老泥鳅;泥鳅告状,带理和尚;和尚念经,带理先生;先生打卦,带理妈妈;妈妈挑水,带理小鬼;小鬼点灯,烧着眉毛胡子不做声。” 这首童谣不知唱了多少年,乡村不想意思,孩子们跟着也不想。
  过年了,乡村的房前屋后热热闹闹,孩子们齐声唱着:“过年了,穿新衣戴新帽,还有新鞋新袜新手套……”“压岁钱,新钞票,买了糖果买大炮(鞭炮)……”
  往日青年人办喜事,多选在腊月或正月。乡下习俗,当娶亲的队伍经过时,孩子们喜欢拦阻他们趁机要喜糖吃,还对新娘子大声喊着:“新娘子新,坐床厅(床沿边),一对奶十八斤,小秤打不倒,大秤到了杪。” 新娘子听了,并不恼怒,只是低头含情脉脉地笑着。闹洞房时,孩子们也唱着它起哄凑热闹。
  女儿没出阁前,是母亲的心头肉。对女儿说的话,做娘的一般都会言听计从,这一来,女儿在家庭里的婆媳关系、姑嫂关系中总会处于一个微妙的角色,弄不好便成了“尖嘴姑”。于是,有姑娘唱道:“小葫芦,嫩夭夭,我是娘亲的小姣姣,我是父亲的小宝贝,我是哥哥的小妹妹。哥莫厌,嫂莫嫌,我在娘家蹲不到三五年。媒人上了门,我就是别人家的人。婆家一座轿,娘家一挂鞭,啪啦一声响,抬着一溜烟。”
  乡下人对前妻去世或离异后,父亲再娶的妻子称之为“晚娘”。有的晚娘心地不善良,对前妻生养的孩子过于刻薄,不能视同己出,于是就有了这段童谣:“布谷生子绿茵茵,亲娘晚娘两样心。亲娘吃饭留饭我,晚娘吃饭留锅汤;亲娘吃粥留粥我,晚娘吃粥留饮汤; 亲娘吃肉留肉我,晚娘吃肉留骨头: 亲娘打我麻秸秆,晚娘打我柞树根……”
  大人教的童谣中偶尔也有带“黄”的,比如说:“车水车水,车到江家嘴,江家嘴的奶奶(方言,妇女)好白腿……” 不过,这倒无伤大雅,无非是在田间劳作的寡淡生活中添上一点调料而已。
  有一阵子,孩子们之间流行相互看指纹,以判断日后的命运。歌谣为:“一罗(指纹)穷,二罗富,三罗卖老布,四罗骑白马,五罗插金花,六罗懂嘎懂(闲暇无事,四处溜达),七罗挑屎桶(种庄稼),……十兆(斗箕)背金包。” 这当然是毫无科学道理的,甚至是荒诞不经。不过,孩子们都这样说,没有谁去深究那么多。
  在我的童年时代,这些童谣占据了村庄的时间和空间,它们就像人的呼吸一样存在着,所以不需要专门的教授,人人都能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童谣,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身体内创作出另外的歌谣。
  儿时唱过的歌谣还远不止这些,只不过这是耳熟能详的。有些只记得一两句,努力回忆,整段还是有残缺,毕竟许多童谣多少年没有人唱过了。(作者:黄骏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4-4-29 11:48 , Processed in 0.04897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