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蝶变:从“建设乡村”到“经营乡村”

[复制链接]

帖子
10438
威望
0 点
红花
55238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24-3-16 09: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省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森林覆盖率54.4%,区域地貌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特征,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潜山市主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开展“四宜”特色村镇创建工作,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新示范、特色小镇新标杆、乡土文化新地标,实现了从“建设乡村”到“经营乡村”的蝶变。
  “四宜”村镇创建历程和典型案例
  潜山市下辖16个乡镇、183个村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起步早,但存在“点多线长面广、乡村环境虽美却留不住人”的困境。为进一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2020年底,市领导班子先后赴江浙等地考察学习,借鉴江浙“千万工程”建设经验,结合潜山发展现状,提出“宜居、宜业”与“宜游、宜养”并行的试点思路,乡村建设和经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自2021年开始启动“四宜”特色村镇建设试点,三年来共培育打造了14个“四宜”特色村镇,乡村实现由表及里、由美向富转型升级。
  四宜特色村镇建设坚持产业为先,充分开发利用村庄资源禀赋,注重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按照“三产融合”工作思路分类施策,久久为功,14个“四宜”村镇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水吼镇天柱村—景区联动型。天柱村位于天柱山脚下,依托天柱山景区丰富的游客资源,以“云间天柱、养心天境”为主题,提出“日游天柱、夜宿万山”的口号,在万山、正果两个村民组大力发展精品民宿集群,目前已建成森山云宿、卧龙山庄等中高端精品民宿30余家。同时利用“四宜”项目资金建设为民宿配套的水洗服务中心和会议中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以上。
  官庄镇官庄村—文化挖掘型。官庄村地处潜山市东北角,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有以革命先烈余大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德馨庄五世同堂为代表的孝义文化,以留余堂“勿过、勿满、勿贪”为代表的廉洁文化,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官庄村在“四宜”特色村镇创建中,突出“红色官庄、孝义之乡”的形象定位,精心修复建设余大化故居、德馨庄孝义博物馆、留余堂廉洁文化馆等传统建筑,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乡村旅游带活“吃住行游购娱”全服务链,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200万元以上。
  痘姆乡红星村—非遗转化型。红星村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痘姆古陶技艺,以文化为魂做足陶文章,推进传统非遗活化传承,将濒临倒闭(仅剩下一段龙窑和几间破烂不堪加工厂房)的老窑厂,升级改造成具有鲜明古陶特色,并且同时具备产品生产、旅游研学、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的非遗传承基地,初步实现从单纯的生产场地向工旅、文旅体验基地的转型。2023年,痘姆陶基地累计接待休闲度假康养游客、参观考察公务人员、研学拓展公司团队、教育实践师生等200多批次3万多人次,痘姆陶销售收入较往年同期增长50%以上。
  特色村镇建设的潜山探索
  紧扣“宜居”,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市实现城乡环卫、公交一体化服务。在特色村镇全面推进旱厕改造,基本普及卫生厕所;因地制宜,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实现了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花园。
  紧扣“宜业”,做活“绿文章”,让农民吃上“生态饭”。黄铺镇黄铺村依托油茶、瓜蒌、花卉苗木、桑葚、葡萄、蓝莓等特色农产品(6.350, 0.20, 3.25%)基地,探索研旅+农旅+文旅发展模式,打造“稻香荷美”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利用“土资源”,让农民捧上“金饭碗”。五庙乡利用闲置校舍改造成“恰同学少年”民宿,开业三个月实现营业收入55万元,闲置乡土资源在“四宜”村镇建设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聚焦“大保护”,让古村落“活起来”。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合作,对国家级传统村落龙潭乡万涧村的杨家老屋、杨家花屋、杨家祠堂等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创意开发,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生态旅游等田园经济,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共融共进的“万涧”模式。
  紧扣“宜游”,注重挖掘濒临消失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建筑、民间技艺、手工制作、风土人情等,以活态化方式进行传承和创新,转化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龙潭乡万涧村和黄泥镇老街依托国家级传统村落,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团队驻村开展古村落保护利用和开发,成为全国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五庙乡利用第一党小组旧址红色资源和弹腔非遗文化,发展红色教育、亲子研学、茶旅融合等产业。
  经营乡村需要坚持的“四个原则”
  潜山市在建设“四宜”特色村镇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从“建设乡村”到“经营乡村”的蝶变之路。从潜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看,集中力量把一个乡村建设好、经营好,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产业为先,运用市场逻辑培育乡村业态。产业振兴首先要对乡村产业进行精准定位,谋划好产业投资项目,要以市场的逻辑和方式反复论证产业项目的可行性,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培育乡村振兴新业态。从实际情况看,乡村产业发展的定位一方面要立足于城乡产业互补,促进城乡要素流通,实现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乡村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坚持多元投入,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乡村建设要联动“政府有为的手”与“市场有效的手”,分工合作、共赢发展。一要加强政府性“投入”。在公共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投入上,政府要做好主力;要全力争取政策性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强化衔接资金、美丽乡村、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涉农项目资金的统筹整合,放大政府性投入的叠加效应;二要推动市场化“导入”。强化政策性融资,发改、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加大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策划与包装,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公司等平台作用,大力争取政府专项债和企业债。强化招商引资,要依托特色产业、农舍作坊、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招引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类、经营类项目开发和战略合作,引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运营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践证明,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相比,第三方市场经营主体在村庄品牌打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旅融合等方面具有更为准确的判断和更强的市场运作能力,更能注入村庄经营的源头活水。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原则,积极探索和美乡村建设体制机制与管理运营模式创新。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一定要做到运营前置,新规划建设产业项目要积极推广F+EPC+O的建设运营模式,明确整村运营主体,围绕产业定位选准经营性项目,做好策划规划,以运营引领深化设计和施工,做出与运营定位相得益彰的乡村风貌,并将运营招商贯穿项目建设始终。
  坚持共建共享,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还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流转、租赁群众田地山场、闲置住宅以及吸纳群众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引导群众当好和美乡村建设、运营的主力军,实现全民参与、共同致富。在运营管理阶段,要突出企业的“运营主体”和群众的“发展主力”地位。在开展招商合作时,要注重将土地、林地、闲置房屋等优质资产掌握在镇村集体手里,倡导公建民营模式,加强资产管理,明晰产权归属,将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产业资产产权归属集体,由运营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收益与乡镇、村按协议分配,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增收。
  (作者系民革安徽省委会委员,安徽省潜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戴海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4-4-29 05:15 , Processed in 0.04746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