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分享] 曹冬艺:一捧天柱茶

[复制链接]

帖子
10450
威望
0 点
红花
55249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24-4-20 10: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在三四月间,几场春雨过后,就到了天柱山新茶采摘的日子。这时万物复苏,大地酣畅,茶树争先冒出新芽,仿佛“突突”有声。新芽嫩且薄,细小的经脉里流淌着春天的雨露,铺满农人的提篮,一捧新茶便是一汪清泉。
  春日里,茶园有最美的景致。阳光明媚的时候,成垄成畦的茶树挂着春光,金翠流泻;若是逢着雨雾蒙蒙,茶园一碧如洗,远远近近的绿布局成天然的水墨画,一只山雀飞过,恰是不经意的点染。无论晴雨,农人都是要上山的,农人隐身在浓密的茶树间,只看得见尖顶的竹编帽子或聚或散,也没有嘈杂的人语,不知从何处传来的溪水潺潺,格外增添了陶醉。
  农人赶着上山,在三月底前采摘头茶。头茶是刚刚长出枝头的一小截,最嫩,数量也少,是做成天柱剑毫的好材料。剑毫取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茶汤中似刃出鞘,颇有挥剑直指苍穹之感。剑毫是茶中珍品,老百姓日常并不喝它,家家户户爱泡的要属毛毛月或者弦月了。往往一夜雨,新芽加速地迸发,芽叶大得多了,数量也多得多了,农人不甚挑拣地采起来,或烘或炒,然后必得经过一番揉捻,等到模样像那朦胧的弯弯的月牙儿,毛毛月和弦月也就成了。选择毛毛月和弦月,这是天柱山民们的智慧,滋味不减,价格又廉,一弯弯新月在杯中升起又落下,比起剑毫舞动乾坤的哲思与美感,丝毫也不逊色。
  近代名人中,头一位念念不忘天柱茶的,要数张恨水。张恨水是潜山人,十七岁回到故乡,黄土老屋,数亩薄田,要养活一大家子七口人,甚是艰难。做农家活,张恨水没这个能耐,也心不在此,还是读书。找到了旧书,只管白天黑夜一门心思往下读,别人嘲笑他“大书箱”也不管,一直到六年后到芜湖又到北京,拿起了笔杆子,这漫长的苦读苦学,有什么赖以为伴呢?大概是天柱茶了。一只破茶碗,一撮茶梗和碎茶末儿,喝在嘴里也津津有味,欲求出路的愁苦也一并在这茶水中消融,成了无法忘却的味觉记忆和归守的寄托。他在北平时,常会想到“风尘只剩贪茶癖,笔砚无从报国恩”;到了南京,办报奔波的间隙,坐片刻茶馆,他定要泡上一壶家乡茶;辗转到了重庆,茅草屋子里风雨不避,他只能靠本地的沱茶聊以慰藉思乡之苦。四十年后,张恨水回到故乡度春节,此时岁月已远,山河已新,但见“村前正唱采茶歌,百副花灯未算多”,不久又要到采茶的季节。
  “枕边得句披衣起,夜半敲诗煮苦茶。”茶为文思助,而张恨水的文思,与他少年时故乡茶的陪伴不无关系,而且这口滋味一直根深蒂固。他晚年在北京,亲人从家乡遥寄来新茶,他品尝后回信说,“这茶叶似瓜片,实非瓜片,是我家乡的细茶,兄十余年不尝此味,今日得尝之,我弟之情,跃然纸上矣。”那是一捧天柱茶,亦是一抹思乡泪。(来源:安徽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4-5-6 07:07 , Processed in 0.04685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