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潜山市:文明浸沃野 乡村沐新风

[复制链接]

帖子
11212
威望
0 点
红花
5603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25-2-9 1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7日,是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黄南豪与韩琪举办婚礼的大喜日子。他们选择将婚礼在家里举办,婚宴也只有仅仅6桌,虽然规模小、流程少,但热热闹闹的场景一点也不比在城市大酒店的氛围差。
  婚事零彩礼流行起来了,文明超市兑换的人多了,村容村貌更美了……如今,在潜山市,旧俗“退圈”,新风流行,阵阵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移风易俗的变革曲正缓缓奏响。
  将“俗成”变“约定”
  “邻里随礼是100元,亲戚是200元,都是礼尚往来,轻来轻去,但礼轻情意重。婚宴帮忙都是左右邻居,也没请厨师,只安排了几桌伙食,一场婚礼下来比城里要节约三四万元钱,减轻了负担,氛围也不比城里差。”黄南豪说。
  黄铺镇黄铺村党委副书记王景申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如今,黄铺村全村64个村民组都结合实际制定了“组规民约”。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还通过召开季度理事会、年度评议会等方式,对群众执行组规民约规定和红白喜事、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和治理,不仅让规约“严”于纸面、“跃”于墙上,更“印”在群众心里。
  2月7日,记者走进黄铺村,一幅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洁白的墙壁上是显眼醒目的“乡规民约”、“组规民约”标语和移风易俗宣传漫画。
  村规民约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据王景申介绍,近三年来,该村村红白喜事210余次,累计给村民减负200余万元。“移风易俗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培育了文明乡风,为我们村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老乡贤”走村入户倡新风
  来到油坝乡崔仓村,5.4公里的油崔路十分通畅,村道两边人居环境美丽,人行在其中如在画中游。
  崔仓村支部书记汪全海告诉记者,油崔路原计划3个月工期,通过“五老乡贤”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祖坟迁移等最难啃的骨头,都被“五老乡贤”一一攻克,最后道路一个月就完工了。“春节假期,一些游子归乡,都为油崔路点赞。”
  崔仓村五老工作室成立于2023年11月,以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他们在闲暇之余,积极上门走访,发放倡议书,以拉家常的方式进行移风易俗宣传,对办理婚事的家庭,强化宣传婚事新办,反对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对办理丧事的家庭,上门协助治丧,引导简办丧事,把婚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等新观念带入各家各户。
  据了解,潜山市通过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席和人情往来,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截止目前为止,该市已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10万余份。
  “小微积分”撬动大文明
  近日,余井镇天圣村小桥组老党员桂菊生过生日当天,接到了余井镇天圣村文明超市的电话,2024年他的文明积分可以兑换100元的日用品。圣村文明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自积分超市成立以来,我们老党员更积极参与村级各项的志愿服务,争当先进、乐于助人的可多了。
  近年来,潜山市推深做实文明积分超市工作,切实提高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积分”为抓手,兑出“大文明”,撬动“大治理”,2023年以来,全市32家文明积分超市,完成兑换积分奖品60多万元。
  与此同时,潜山市注重将文明积分与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挂钩,把移风易俗与文明积分结合起来,推进文明超市和乡风文明示范点建设,将积极践行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简办婚丧事宜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制度,通过“积分兑礼遇”方式,推动了乡风文明由倡导、约束向村民自觉转变。
  艺术宣传润心细无声
  “婚姻不是买卖,彩礼不是标准,真心相爱才最美好。”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日,在潜山市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小品节目《不一样的“彩礼”》获得现场观众的一致称赞。“我们通过小品的形式,把移风易俗的观念传达出来,宣传好新风正气。”文艺志愿者汪洋高兴地说。
  据了解,为引导群众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使文明新风理念深入人心,潜山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设立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内容,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特色,引导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源潭镇的“座”听你说、黄柏小板凳宣讲、官庄孝义文化节等活动,将群众组织在一起讲政策、话振兴、谈移风易俗,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
  此外,以移风易俗为主题,潜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将黄梅戏、大鼓书、三句半等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并送进乡村。一些有条件的村积极建设文化墙,精心绘制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宣传画,官庄村的孝义文化墙,五庙红光村红色文化墙,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移风易俗潜移默化。截至目前,潜山市183个村(社区)的宣传栏均设立精神文明建设板块,制作文化墙11000余平方米,辐射群众20万余人。
  潜山市文明创建中心副主任余雪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该市将针对移风易俗工作长效难、易回弹特点,在找准抓实移风易俗关键点、发力点、突破点上继续下功夫,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弘扬新风尚,引导群众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抵制不良风俗,让新时代文明新风吹遍城乡每个角落,吹进进群众‘心坎’。”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4-30 23:04 , Processed in 0.05186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