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为“替子还债”点赞

[复制链接]

帖子
634
威望
0 点
红花
13892 枚

天柱小子 发表于 2015-5-21 1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63岁的汪秀云是桐城市新渡镇村民,在家庭遭遇变故无力举债的情况下,她变卖家产,替子还清债务,用良心和诚信撑起了困难家庭,守住了做人的尊严。
  扶危济困的捐赠被挪用,扶起老人的义举反遭讹诈……尽管只是个案,但其社会影响之恶劣不容小觑。于是,爱心很受伤,善行被遏制,“做人难,做事更难”,成为现实语境下不少人的感叹。就在有人为德行操守滑坡寻找到理由而麻木不仁、也有人为善心义举受挫而纠结彷徨的时候,桐城63岁农妇汪秀云毅然替子还债,用良心和诚信诠释了做人的尊严,这恰似一缕清风,让人精神振奋。
  我们为汪秀云老人点赞,在于她具备着劳动人民传统的优秀品质,还在于她的行为彰显着正能量,更具有广泛社会标本意义,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江湖险恶”、“人心不古”,曾一度成为好多人弘扬义举不力的遁词,也曾确实陷乐善好施于畏缩窘境,但对比汪秀云,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切以良心为准足够!现实生活中,“良心”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朴素伦理和文明道德,当良心支配言行,成为了公众自觉生活方式,满足的不仅是公众心灵的自我修复与成长,同时更为整个社会文明进步注入强劲动力。归根结底,恰恰在社会公众生活中,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正能量。
  所以,现实中的善行与美德,我们既要有弘扬传播的心愿,更要有践行尽责的行动。其实,从心动到行动并不难,也无需付出太多。或许只是节省了宴席上一道菜肴,而捐出爱心款项;或许只是司空见惯的社会陋习,及时地纠偏与坚持;也或许只是公交站伸手牵一下老弱病残孕,还或者只是一个赞许的微笑……这些善行与美德,无不都承载着关爱和温暖,一定能够在传递中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投身其中。到那时,人心向善,美德盛行,社会文明进步如虎添翼,生活岂能不更加美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 05:43 , Processed in 0.04824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