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表明,和没有乙醛脱氢酶缺陷的人(喝酒后面不改色者)相比,有基因缺陷的人(饮酒后脸红者)每天喝2杯啤酒会使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6~10倍。
饮酒后脸红的原因
亲朋好友相聚常常要喝点酒,推杯换盏间,有些人酒一下肚脸就红了,以前人们多认为这是不胜酒力。但近年来,“脸红人酒量大、代谢快”的说法占据了主流。实际上,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我们从酒精代谢说起,无论白酒、啤酒、葡萄酒,其主要成分都是酒精,即乙醇。酒精在人体的肝脏内被分解代谢。首先乙醇脱氢酶将它“撕裂”为乙醛,随后乙醛脱氢酶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最后乙酸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而脂肪,是酒精代谢产生的能量在体内储存的形式,这也正是喝酒引起啤酒肚、脂肪肝的原因。
脸红为何意味着不胜酒力呢?这是因为乙醛脱氢酶出了纰漏,导致酒精代谢减慢、受阻,乙醛过多蓄积,存留体内的乙醛刺激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脸色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发红,另外还会出现心跳加快、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有些人酒量大,饮酒后面不改色,其实是这种酶相对多而已,而酶少的人,酒精不能被快速代谢,引起乙醛蓄积“躲猫猫”。
补充阅读:澄清饮酒的6个误区
误区一:每小时饮酒不过一杯,就能安全开车回家。
人体每2个小时才能加工处理完一杯啤酒。酒精的平均代谢率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100毫克,举例来说,一个体重约72公斤的男性,他每小时只能转化7克的酒精。而通常,一杯啤酒含有14克左右的酒精,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完全代谢掉。因此不要以为少喝一点就没事,开车还是最好滴酒不沾。
误区二:喝点茶或咖啡能醒酒。
实际上,咖啡因会起到更坏的作用,因为它是一种兴奋剂。虽然它能让饮酒者稍微清醒些,但会导致人体功能受损。咖啡因会让饮酒者误认为自己没有受到损害,从而引发更危险的行为和决定。
误区三:睡前饮酒有助于睡眠。
睡前少量饮酒会让人更容易入睡,但暴饮会扰乱睡眠。2013年的一项文献综述表明,酒精通常会扰乱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导致睡眠时间减少。
误区四:有些食品能预防宿醉。
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市面上所销售的一些食品能够预防宿醉,不论它们含有多少维生素。在过去,食品制造商会添加维生素B1(或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来加快酒精的代谢速度,但这种说法并无任何依据。
误区五:饮酒后的第二天早晨吃熏肉、鸡蛋和奶酪有助于恢复正常。
实际上,在饮酒之前和饮酒过程中吃什么样的食物更为重要;食物能降低身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让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不那么高。
误区六:酒醉昏迷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饮酒而昏厥并不是简单的中毒,也并非不会危及生命。酒精中毒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体所必需的功能停止,神经反射完全消失,进而导致死亡。也有饮酒者因为呕吐时吸入自己的呕吐物而被呛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