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风流古皖城

[复制链接]

帖子
11212
威望
0 点
红花
5603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16-3-27 09: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掀起了“三国热”。人文景观丰富的古皖城安徽潜山,也随之热起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古今三国》摄制组来到这里,循着三国里那些动人的故事,寻踪访迹。
  在导演梁迈的带领下,《古今三国》摄制组首先来到县博物馆皖光苑。这里珍藏、陈列着潜山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薛家岗文化”到明清的四千余件文物。摄制组同志一下车,人们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过《正大综艺》节目的袁鸣。她这次担任《古今三国》的节目主持人。闲谈中,她问起县城梅城地名的来历。在一旁的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说,梅城的来历说法很多,一说梅城多梅花,一说梅城城墙由一位官家小姐梅花捐资修建,还有一说就与三国有关。传说曹操当年驱兵南下,沿途缺水,士卒口渴难行。快到梅城,曹操灵机一动,对士卒说,梅城有梅树林,到那里可食梅子解渴。士卒听说有梅子吃,口中生出口水,也就不那么渴了。成语“望梅止渴”指的就是这件事。说着,大伙都笑了起来。在皖光苑,摄制组的编导饶有兴趣地观看了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长剑、戈、弩、盔甲上的青铜护心镜等文物,摄下了许多宝贵镜头。人们故国神游,眼前不禁浮现出那刀光剑影、鼙鼓动地的厮杀场面。
  沿着山间小径,摄制组寻访胭脂井、乔公墓的遗迹。在梅城,一提起国色天香的大乔、小乔,许多人都会叙说那一段美丽的故事。天柱山脚下的梅城北门外竹林中有一广教寺,寺内有一口石凿栏杆围砌的深井。这口井,半边井水清澈见底,另半边井水却终年呈粉红色,且芳香沁脾,当地人都叫它“胭脂井”。相传广教寺在东汉末年,曾是太尉乔玄的暂居之所。据《三国志》记载,孙策攻下皖城后,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分别嫁给孙策、周瑜。大乔、小乔告别这依恋的故土,远嫁东吴时,将平日梳妆的胭脂倒入井中。从此,井水就变为胭脂色了。由于年代久远,广教寺、胭脂井早已不存,但光绪七年辛己秋八月《重修胭脂井亭记》的石碑仍在。石碑后由广教寺的僧人保存下来。小的县城中的一口古井,能与一个动荡的年代联系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听说这位还俗的老人健在,摄制组一行不顾疲劳,来到梅城镇王湾村,见到了这位七十三岁的老人,采访保存这块石碑的经过。石碑高八十八厘米,宽五十二厘米,石英石制成,楷体阴刻,右起直书。碑文有“相传为二乔梳妆所,水恒作胭脂色,因号‘胭脂井’。井既乔公故址,后人建亭‘秀英’。黄山谷诗:‘松竹二乔宅,雪云三祖山’是也。按二乔为太尉女,皆国色。”而今,在乔公庄园遗址,还能看得见大乔、小乔走过烟竹小径的翩然身姿,看得见她们在胭脂井畔对水梳妆的倩影么?还能听得见“小乔初嫁了”父母依依惜别,叮咛再三的话语,听得见剪烛西窗下,慈母对她俩讲述邻里焦仲卿和刘兰芝悲切的爱情故事么?……一切都故去了,化作一抔尘埃,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英雄配美人的凄婉美丽的传说。正如古诗所云:“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只今冷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罗庄《潜山古风》)。摄制组还来到群山环抱风景幽静的乔公墓。墓前的石兽、翁仲静静地躺在草丛中,向人们诉说着千古风流的故事。袁鸣说:“乔公身为太尉,墓葬这么简单,恐怕还是个清官哩!”
  吃罢中饭,他们又驱车九公里来到野寨,游览三国遗迹吴塘堰。吴塘堰位于潜水畔,为汉末扬州刺史刘馥所修。曹魏遣庐江太守朱光于皖屯田,筑堰以溉。旧志称:“两岸山光柳色,映带远近,每日出时渡者尤多。及月明返棹,古寺钟声,一幅天然画图。若中天竞渡,锦标楼船,书鼓箫管,尤以胜概。”今于旧堰处建成吴塘大闸,下游万亩农田,全靠吴塘堰引潜水灌溉。
  摄制组离开梅城时,潜山县委负责同志向客人们介绍了潜山近期恢复胭脂井、重修乔公墓等开发古皖文化的规划。他说,我们要趁时下兴起的“三国热”,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重振古皖雄风。
  夕阳里,三祖寺的暮鼓声在山谷回荡。大伙读着山谷流泉的摩岩石刻:“水流云自在,去住各无心,以此得真理,悠悠成古今”,似乎领悟了许多。(作者:黄骏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 03:48 , Processed in 0.05492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