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992
注册时间2016-3-28
帖子72
精华0
积分235最后登录2017-3-12

- 帖子
- 72 帖
威望- 0 点
红花- 163 枚
|
整整一个春节几乎是伴随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和稀稀沥沥的春雨度过的,在泥泞不堪的乡村小道,在迎来送往的春红门前,在那一朵朵空中绽放的礼花和那一串串震耳入聋的鞭炮声中,不只融进了几多人向往阳光灿烂的梦。
其实,每年的春节是没有和固定的天气的,只是一个“春”字当头,难免让人产生许多春的遐想。
小的时候常听大人说:“孩子望过年,大人望插田”。那时我真的认为大人们是犯傻。过年不仅能穿上新的衣裳,还能有好吃和好玩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将那个压在肩头让人透不过气,成天装满着老师的训斥和父母责骂的书包远远地丢到一边,然后三五成群的到那些爷爷、奶奶家,叔叔阿姨家挨个地去拜年,山芋干、花生、或是用冻米捏成的小糖团那些全靠我们一张小甜嘴喊来的“丰收”果实足足让我们快乐好一阵子。要说插田,那时我们虽然没有感受过,但大人们猫在田里,双脚浸在扎骨的水里的场面我是见过的,最让我毛骨悚然的是那些虽然身上没一根骨头却专门爬到人的腿上悄悄吸血的蚂蝗,那样的日子大人们居然还盼望着,我真觉得他们的愿望太低了。
在我的印象之中,春天的阳光是一双母亲拉扯我们的手,虽然我们的步履还不够稳当,即使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依然感觉是暖融融的。尤其是在儿时的过春节,那是我们最疯颠的日子,那时候最怕的也是风雪交加的天气,因为它带给我们的直接损失是不能挨家去拜年而失去了许多口福。那时候家里穷,一身过年的衣裳要整整穿上一个正月,父母当然不会轻易放你出去,弄脏了衣服就再也没得换的了。成天围着炭火盆听着老人们不知说过千万遍的发黄了的往事。好些时候我们只能等候在冰溜溜拉得好长的屋檐下,搓着手,蹬着脚,仰望着铅色的苍穹,幻想着那红红的日头顷刻间悬挂在我们的眼前。那向往阳光的日子根本不雅于期待已久的年三十晚上那一顿丰盛的晚餐。
如今,我们已是到了孩子都快要成家的年龄了,按理说不应该还有孩提时的心态,可不知怎得,在那春雨绵绵的日子里,在那一声声迎春的爆竹声中,我心中的那份向往始终无法抹去。尽管在一年之中,有阳光的日子是那么的多,可我总找不到在春节里那种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这也许是应灵了那句 “一年之际在于春”的传统的老话吧。
春天的美丽,尤其是对春天阳光的感受可能谁都能赞美几句,那些文人墨客也早已用最美的词汇将它予以描绘。我最欣赏的还是那一副阳光下水光粼粼的插禾图。尽管早春的水温是那样的透凉,但那一望无垠的田畴上依然散发着从人们心底里喊出来的温馨。因为他们的身上披的是早春的轻纱,他们的心里装的是早春的新芽,他们向田里栽进的是现实而又久远的希望。我终于懂的了“大人望插田”的真正内涵,它何止是孩子们在春节里向往的那一点点阳光而带来的幸福,它是中国农民在求得生存之后向全社会奉献的全部。
记得下乡插队时,也是一个插秧的季节,门前坐着一大群歇息的人,他们一个个裤管卷得高高的,一双从泥田里拉出来的脚活像一对肉色的蒲扇。还有那些花瓣似的小姑娘,原本一双嫩藕般的双腿硬是让淤黑的泥巴抹上了一层铁锈色。虽然劳作的日月使得他们失去了原本外在的美丽,但在我的眼里,他们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那时的我还不完全知道他们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劳作于田畴,更悟不出他们栽进田里的是一份永远言不尽春的喜悦的道理,直到我成家立业后,内心所有的不解才真正得到了切实的感悟和诠释。
那是一缕溶进早春的阳光,是一缕照亮我心扉的阳光。(曹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