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仙 于 2016-3-30 16:06 编辑
当我们在为各种商品品质不合格而烦恼的时候,我们多想能回到90年代,那个时候爆米花特别香、烤串是真肉、豆浆不是洗锅水,吃嘛嘛香,买东西能用好几年。
可惜好多牌子现在都不容易买到了,有些品牌也不存在了,那哪些品牌是从90年代一路坚挺走到今天的呢?
张小泉剪刀
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拥有一把的张小泉剪刀,那个时候可以拴在钥匙链上,好时尚的说。
张小泉还有几则小故事,看过李碧华《青蛇》原著的,应该都留意过这个片段。青蛇和白蛇几百年后成为了张小泉剪刀厂的员工,张小泉的剪刀再利落,也剪不断人间的情欲纠缠。
还有一个段子,就是重口味美剧《汉尼拔》惊现杭州名器张小泉,菜刀上的字,看见了吗?张小泉才不是没故事的小刀呢~
上海牌手表
提到上海牌手表,就不得不提到70年代的三大件,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要结婚就要购齐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
70年代这样一块上海手表可是土豪之选:
到了今天,上海牌手表华丽转型,有了更时尚却中国味的造型,品质却跟当年一样,值得信赖。
英雄牌钢笔
老干部标配,衣服口袋不别一只钢笔,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很久没用钢笔写过字了,字也越来越难看,英雄钢笔陪伴我们走了那么多的路,一只钢笔可陪你很长时间,不像中性笔,用完即弃,有没有感觉很环保?
到了今天,英雄也与时俱进,又了更多的选择
一直很羡慕,字写得好的人
大白兔奶糖
在余华的《兄弟》里面,兄弟俩的相识缘于大白兔奶糖。在他们父母结婚那天,父亲宋凡平从屋子里拿出了一袋奶糖,两个小家伙立马高兴的惊叫起来。两个孩子把奶糖放在嘴里慢慢的舔,慢慢的咬,然后又慢慢的吞着口水,最后李光头索性把米饭放进嘴里和奶糖一起嚼,宋钢于是也跟着学起来,两个小家伙美滋滋的吃着还甜甜的互相叫着对方的名字。晚上睡觉的时候甚至也不忘了捧着大白兔的糖纸,闻着糖纸上残留的奶香,想像着能在梦中和大白兔奶糖相遇。
尽管ta粘到掉牙,却仍然是我们童年最期待的奶香,拆开纸包装舔一舔那沾水即溶的糯米纸,那温馨的甜香是最熟悉的味道。大白兔奶糖不仅是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而且产品更是经销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ta经典的包装和熟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