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资讯] 让春节过出文化味

[复制链接]

帖子
5297
威望
0 点
红花
8653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潜山网 发表于 2015-1-27 17: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微信戏称春节:“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五个字,有一点腻味。”春节怎么过?不同人有不同选择,但过出文化味无疑是更多人的自觉诉求。甚至在人们潜意识里,春节已成为一种文化乡愁。感觉过年腻味,隐含一种期待,盼春节过得有文化味!

  节日和假日是两个不同概念,双休日是假日,用于调整身心;节日诸如春节、元宵、清明、国庆等,有明确文化含义,充满文化魅力。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春节根植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时序观,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节日。重人伦与重仪式是其核心,人伦联系着亲情友情,勾连着代际关系,所以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仪式则钩沉着集体记忆,培养着神圣感、凝聚力,所以扫尘、写春联、包饺子、守岁、祭祀祈福,强化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

  在年文化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化特质,如尚红、崇新、团圆、喜庆等。红乃喜庆之色,代表兴旺发达,有红火之说。大红春联和斗大福字,还有高挂的红灯笼,满街的秧歌队红红绿绿,就连鞭炮也是红的。春节要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至少要买一双新袜子。要购置新碗筷,希望添丁进口,农家住房再旧,也要裱糊得里外三新,交谈要互道新年好。团圆是和谐、友好的象征,无论海外赤子,或天涯游人,千万里赶回故乡,投入亲人怀抱。正因乡情、亲情、友情胜过人间无数,才有了天南地北的人流涌动。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喜庆,阖家欢聚庆丰年是喜庆,张灯结彩燃爆竹更是喜气冲天。联云:“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

年味像固化的山,年俗像流淌的河。春节的起源、形式、内容等,都和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也是传统文化表达得最充分的一段时间。从腊八算起,每天都有民俗,“……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对联,二十五做豆腐……”到除夕达到高潮。在情感上,过着群体生活的我们,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亲情与和谐,人情味是最浓的年味。从传统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数千年间,春节模样不断发生变化。不变的是古老节日蕴藏的真挚情感和朴素智慧。所代表的亲情、关爱,能够穿越时空,慰藉现代人浮躁、焦虑的心;所传递的宽容、和谐,可跨越国界,得到不同文化人群的共鸣。

  年俗是生活文化,不是典籍文化。生活文化的典型特征是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增减形式,产生变异。所以,年俗一方面具有模式化、传承性,另一方面具有变异性、时代性。当新时代到来,新技术条件成熟,新生活方式养成,自然就产生了新年俗。新媒体时代产生的新年俗,首推短信拜年,其次是借助网络、视听媒介的各种春节主题的联欢晚会,以及视听手段丰富的微信、微博、视频拜年等。新年俗急速兴盛,传播影响力大,正是源于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礼敬,源于现代生产方式下的交往需求和情感表达。

  过文化年,既需要因势利导,也需要政府主导。近期各地掀起的文化下乡活动,就深受老百姓欢迎。无论是看一场戏剧,或是观一台晚会,还是读一本好书,只有精心搭台,才能赢得点赞。既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市场力量,通过送演出、送电影、送书画、送展览、送春联等下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又要发挥文化场馆主阵地作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露天草根舞台,让群众在自编自演中自娱自乐,在浓郁文化熏陶中愉悦身心。

  春节张开笑脸向我们走来。在朝气蓬勃、万物复苏的日子里,企盼春节文化这面镜子折射出众多新的文化品质、文化观念和文化气象,能够和着春天的脚步,为安庆百姓带来更多眼前一亮的新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4-5-19 00:08 , Processed in 0.0682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