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网微信号(qsw0556)春日的清晨,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一个劲下个不停。不用说,初春的雨天仍有丝丝冷意,特别是在清晨。因为是周末,小区的人们大多还在酣睡中。透过雨帘,远远看见环卫工师傅迎着风雨,骑着电动清运车,按时来到小区清运垃圾。他个子不高,但壮实,穿一件半新不旧的敞口蓝雨衣,头戴现在很少见的那种尖顶斗笠。他的裤腿向上绾着,绾得一只高,一只低。可能是为了下雨天干活利索些吧,他没有穿袜子,赤脚穿一双塑料凉鞋。他一会儿弯腰将各户门口的垃圾袋拾掇起来码在车上,一会儿使劲地扫着地上的鞭炮纸屑,还不时用手揩去脸上的汗珠和雨水。 网络配图 他头戴的那种斗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着怎么觉得有点儿眼熟呢?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习惯性的雨具,老家的父兄们下雨天在田里干活不就是戴的这种尖顶斗笠嘛!由此我认定,这位环卫工师傅一定是从我的家乡来的。于是上前跟他打招呼:“师傅,雨下得这么大,赶紧到我家歇歇。”大概由于小区的住户平日里很少跟他讲话,何况是雨天的清早,见我跟他打招呼,他有些出乎意料,对我笑了笑,说:“不了。一歇伙,上午的事情就做不完哩!”我问:“看样子,你老家是黄铺的吧?”他说:“是的,是的。您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一听他说话就乐了,说;“因为我老家也是黄铺的,只有我们那地方的人才戴这种斗笠。”他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说:“那我们是老乡。”我跟他交谈了一会儿,得知他的家痘姆元峰村和我老家所在的村,仅隔一座山岗,他受聘于城建保洁公司,承包两个小区的垃圾清运,每月工资一千七百多元,所戴的斗笠是特地从老家带来的。他姓侯,今年53岁,我叫他侯师傅。 网络配图 我注意到,不管是夏天烈日当空,还是冬天寒风凛冽,侯师傅都是不声不响地在小区忙碌着。他做事很上心,像农民伺候庄稼一样,垃圾清运及时,地上扫得干干净净,还没有发生过住户投诉的事儿。遇到矿泉水瓶、酸奶瓶、铁盒子一类的废品,就装进另外一个袋子里。每月卖废品,少说也有一百多元的收入。他每天两点半左右起床,站在路边匆匆吃完早点,一直忙到中午,稍稍休息一会儿,下午接着干,一天清扫两遍,要送八九车垃圾到几里路外的转运站。过去用大板车拖,上坡很有些吃力,现在改用电动的,省力多了。 侯师傅是个热情爽朗的人,跟我熟了,见面就喊我老乡。我跟他开玩笑:“你不好好在家种田,怎么想着进城来了?”侯师傅黝黑朴实的脸上,溢出满足感,笑得很开心,说,城里的垃圾总得要有人清扫吧!原来,他的老家原先是出了名的贫困山区村,田少人多,一年忙到头,只能养家糊个嘴。十几年前,他就带着老婆孩子进了城,起初是帮正式工顶晚班,后来改了革,环卫实行分路段招标,他就全天候承揽了这活。我问他当环卫工可有不顺心的事,他淡淡地说,到了大热天,垃圾腐烂发臭,蚊子苍蝇乱飞,这时候的活儿不好干。还有就是城市文明了,市民还不那么文明,少数住户不大自觉,你前面刚刚清扫干净,他后面又将垃圾丢撒一地。去年还因劝告一家临街的理发店实行垃圾袋装化遭到店主殴打。事发后,相关部门严肃处理了当事者。领导还到医院看望慰问他,这让老侯着实激动。 网络配图 前些年,由在美国留学定居的弟弟接济,他花5万多元在老城区邮电大院买了一套二手房。我曾到他家看过他。房子没有重新装修,有些老旧,但客厅、厨房、卫生间齐全,一大一小两间房,近60平方米,四口之家倒也住得过来。架子床、衣柜等家具都是从老家搬来的。虽然简陋,却有着浓厚的家的气息。地板的漆剥落了,露出木质花纹,擦得光洁发亮,窗台上摆放着几盆花,小屋子多了一丝绿意,增添了些许生机。说话间,老侯的爱人买菜回来了。她比老侯小十岁,显得年轻干练。她在附近一位离休干部家当家庭保姆,活儿不重,在他家吃两餐,晚上回家睡,工资跟老侯差不了多少。有空也不放闲,屋子里摆放着不少她捡回来的废品。看到他俩其乐融融的样子,我说,小日子过得挺不错的。他憨憨一笑说,人不管走到哪里,有事做,有饭吃,就行。要说幸福指数,在老侯看来,能吃到老婆做的饭菜,那是从骨子里的香;能看着儿女长大,那是叫骨子里的亲;能同好友神侃,那是叫骨子里的快乐,比离家在外漂泊,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经主人允许,走进房间,看到柜桌上有台新款电脑,我很诧异,问他,你不落伍嘛,还玩起了电脑。说到这,他的脸上由晴转阴,沉默不语,很有些懊恼的样子。在一旁的爱人对我说,提起这事,真的有些后悔。侯师傅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自己的书读得不多,不能让孩子们再走我的路。之所以进城,就是一心想把两个孩子供出书来。女儿今年二十,在广州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还算争气。儿子从小很聪明,小学时成绩是班上前几名。上了初中,没管住他,常常上网,成绩下降,有年暑假还和几个玩伴离家出走过,害得老侯夫妇四下寻找。担心他在外面上网惹事,有些溺爱孩子的母亲不顾老侯的反对,坚持为儿子买了这台电脑,导致孩子无心向学,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现在城里一家机械企业当学徒。我劝他,事已至此,还是顺其自然吧。孩子能学到一门技术,日后成为一名熟练工,岂不也好?老侯叹了一口气,说:“也只能这样想了。”眼下两口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挣点钱,平日里能省就省,早日为孩子在城里买套房子,让他成家立业。 现在,侯师傅的日子是撑不着,也饿不着。像老侯这样的环卫工来自全县各地的是数以百计。他们为县城的建设发展和美化,默默地做着贡献,献出了青春和汗水。每当望着身穿黄马甲的老侯装运垃圾远去的背影,我不由得心生敬意。(黄骏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