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走进潜山薛家岗遗址 寻找远古文明的碎片

[复制链接]

帖子
5348
威望
0 点
红花
87750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潜山网 发表于 2016-4-29 17: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0.jpg
  4月下旬,我去了薛家岗遗址,这是安徽天柱山麓的另一个囯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文旅游景点。 
002.jpg
 20多年前,我去过薛家岗好几次。那时我在文化部门工作,听说那里有重大发现,于是跟随潜山文管所同志去看陶纺轮丶陶网坠丶碎陶片等。直到1979年开始,安徽省文物考古队连续3年的5次发掘,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出土陶器丶石器丶玉器2000余件,这些遗存大多为陶器,其次为石丶玉丶骨器,物品年代以以新石器时代为主,并有少量商代和唐宋年代遗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座距今五丶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003.jpg
  出土的遗物可分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两大类。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石镞、石凿、陶锉、陶纺轮、陶网坠等,可以想象原始人类靠这些原始的简单工具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可这些石器通体磨光,刃部锋利,制作讲究,相当精良,称得上精品。有好几件穿孔石锛,多孔石刀的孔眼周围绘有红色花果形图纹,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布局优美,表现出较高的绘制艺术。有专家认为,薛家岗的石器制造工艺堪称专业,达到了很高水平,就连原料都非产自本地,可能是一个制造商部落,生产数量也超过本部落的需求,可能存在远程贸易的经济活动。
004.jpg
  在清理残房基中,竟发现红烧砖中有稻壳印痕,说明那时就开始种植水稻,从出土众多的陶纺轮丶陶网坠,不难看出当时已有捕鱼业和原始的纺织业。
  尤其出土30多件长短配套的石刀,其孔数为1、3、5、7、9、11、13,成奇数成组出土,在我国出土文物中,实属罕见,曾轰动国内外。十三孔石刀原存省博物馆,后转北京故宫博物院,荣入"国宝"之列。
005.jpg
  原始的薛家岗人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他们所创造的原始文化独树一帜,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古文化,闪烁中华文化光辉,被命名为“薛家岗文化”,1996年国务院公布薛家岗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06.jpg
  这座遗址坐落在王河镇薛家岗村,东邻潜河不足千米,距县城约10公里,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那年月薛家岗交通闭塞,只能坐个破吉普颠波在机耕路上,从县城绕大半个圈儿才能到达那里,雨天道路泥泞,根本不能行车。
007.jpg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已经不见当年的模样,发掘现场的坑坑洼洼早已填平,种上绿树丶翠竹及各色的花草。文物部门在此建起薛家岗遗址博物馆和薛家岗遗址公园,观光项目分为声光展示区丶发掘复盖区丶文化层展示区丶探方区和游客接待中心丶大型广场丶停车场以及管理所等。交通部门在沪蓉高速特例设立潜山南站,潜山县正在兴建县城经过这里的快速公路通道,届时从县城到此行车只需10多分钟。这里距世界地质公园丶国家5A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仅20公里,两个"国宝"一南一北,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008.jpg
009.jpg
  遗址公园绿树森森,翠竹葱茏,红花吐艳,绿草如茵,座座茅棚隐约可见,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幽深丶静谧感受。那塑雕组成的围猎丶编网场景栩栩如生,赤身裸体的男性拉弓射箭,显得粗犷丶阳刚丶伟岸;一丝不挂的女性编织鱼网,显得文静丶细腻丶柔美。我能理解,原始人类都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没有什么衣服,后来才挂上串连的片片树叶。遗址公园基本再现了原始薛家岗人的生活风貌,能让游客体味人类进化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文图:朱康宁)
0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 08:47 , Processed in 0.060967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