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潜山县文化馆晋升国家级二级馆

[复制链接]

帖子
1314
威望
0 点
红花
4598 枚

潜山资讯 发表于 2016-5-20 08: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文化部公布了四年一度的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名单,潜山县文化馆从不达标的级外馆,以评促建晋升国家二级馆。这是潜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的体现,也倾注了文化馆人的心血和汗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评促建,推进馆舍提标升级。为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城乡群众同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县文化馆迎难而上,经认真调研报请县政府批准,通过资源整合租赁置换方式,在天柱山皖镇设立分馆,面积达1500㎡,户外活动场地达2000㎡,破解了城区老馆馆舍面积不足的瓶颈制约。“四馆一中心”建设已列入今年政府实事之列并强力推进。总馆和分馆在运行模式上共同构成一个文化馆网络,县乡两级文化活动互动开展,此举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乡村群众也能均等便捷享受到与县城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非遗资源大县,投资五十万元在天柱山皖镇分馆设立非遗展示馆,使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非遗资源得到有效展示。县非遗馆抢救性收集水车、纺车、雕花床、梳妆台、花轿、鱼罩、竹匾、挑箕、稻箩、马灯、碓臼等农耕实物近千件。在这里复建的“进士私塾”,历史上曾留下“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骄傲,老旧的书桌展现了古皖文化的印记,体现了非遗文化内涵,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达五万余人次。
  二是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评估佐证支撑 。在第四次文化馆评估标准里,把“具备数字服务能力”作为文化馆必备条件之一,明确要求文化馆设立档案室,同时文化馆网站要具备信息发布、艺术欣赏、咨询指导等三项基本功能。为此县文化馆高度重视档案对文化馆建设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建立了四级目录文件级数据库,其中,文字档案资料160万字,照片6500张,视频225小时,电子档案2T。扫描件采用≥300dpi分辨率JPEG、TIFF、PDF格式,在档案整理过程中,按不同的内容和种类进行组卷,对视频、图片等特殊载体进行单独编号保存,对已经存储的数字档案信息均进行保密等级分类和划控。作为归档的重点,我馆目前使用的是汉王 OCR光学识别技术,这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内涵的客观需要。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也保存对应的纸质档案,确保其真实性和原始性。建成后的数字化档案检索效果好,查全率、查准率高。
  在非遗保护方面,通过文字、图片、声像等多媒体方式对传承人信息、手稿、技艺、代表作品、口述档案等进行记录、存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化”。潜山县文化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直将非遗档案工作当做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共编撰非遗、田野调查、县、乡(镇)、个人三级成果汇编64册,收集民间作品实物1550件,编制了本县非遗资源分布图,并不断补充、更新和进行数字化转换,使非遗档案保持旺盛生命力,让“土特产”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食”,为进一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创建特色活动品牌推进群文服务提质增效 。县文化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服务效能,细化免费开放服务方案,深化服务内容,打造服务品牌和活动项目。自免费开放以来,潜山县文化馆就开始设立“馆长接待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沟通交流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群众对文化馆的工作表示满意,同时群众对免费开放和网上教学具体服务项目也提出了一些中肯、合理的意见。通过沟通协调文化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近年来辅导和支持企业、非营利组织、文化类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文化活动,通过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累计投入60多万元用于添置灯光、音响、控制台、流动舞台等设备,“天柱山申世迎检”、“美在潜山•梦翔我心大型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他们的团结协作。天柱山音乐家协会的综合文艺、民间文艺家协会龙灯狮舞、柔力球、太极表演等文化活动活跃在我县城乡,观众累计达十万人次,快乐舞者培训基地辅导对象屡获省市大奖,大园文化活动中心的折子戏、黄梅戏展演、东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文体活动等等,有效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肯定。
  为积极推动文化活动群众共建、文化成果百姓共享,重点关注外来务工群体和未成年人,与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将文化资源和活动向基层延伸。“文艺送进红色五庙”、“敬老院慰问演出”、“非遗进校园”、“书画展进校园”、“传递爱国主义精神的抗战征文”等活动的开展,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体的文化需求,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为群众提供“菜单式”辅导培训服务,带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自2009年以来,我县持续举办的“广场文艺天天演”、“皖城杯业余歌手大赛”、“龙灯狮舞进城”等系列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参与人数累计达20万人次,这些城乡文化双向交流、联动发展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创新思路的指引,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这些品牌文化活动已在潜阳大地上开花结果,并已成为引领潜山文化繁荣的一面旗帜。文化馆编排的黄梅戏小戏《戏迷夫妻》在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展现精彩。《家和万事兴》荣获安庆市小戏小品大赛银奖。
  潜山县还专门成立了文化志愿者管理团队,从招募培训、岗位设置、服务方式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建立制度规范,确保志愿者队伍长期发挥作用。经过多年的建设志愿者服务体系,已形成了包括城区、乡(镇)、村共900余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用他们的热情和努力传播着艺术和爱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县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队荣获文化厅表彰奖励。
  以评促建现成效,我们以文化馆评估作为县文化馆内涵提升和改革创新驱动力,继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免费开放为重点,以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服务为抓手,努力做好群众满意的文化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8-20 22:32 , Processed in 0.050187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