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老兵 姓名:徐东旭 出生日期:1927年3月10日 籍贯:安庆潜山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源潭镇 走访时间:2015年5月24日 走访人:安徽团队志愿者刘亮亮 家庭情况:四女一儿,老妻尚在。身体康健 养老情况:只有新农保70元每月,没有退休金。 抗日经历
徐东旭,1927年生。16岁那年(1943年),民国32年(1943年)6月左右,在潜山县田墩村舅舅家被当地保长拉壮丁,然后送往潜山教导连,补充兵员。在潜山水吼镇集训几个月后,编入国民革命军48军138师414团2营5连步兵。老人说所在地是第十战区。师长是李英俊,团长是李应成,营长姓何,连长姓温,名字想不起来了。有一老乡战友叫彭月明,其余战友大部分是广西人。
部队驻扎在潜山油坊街(现槎水镇)一带。老人回忆当时的省政府是立煌县。使用的过的步枪是德式的步枪,还有轻机枪。装备比较良好,老人回忆自己部队的所用的步枪不是“湖北条子”(汉阳造)。刚刚拉入138师时候,比较反感,于是逃跑了,2个月后被捉回原部队。1943至1945年期间,日本人扎营在安庆集贤关一带,徐老所在部队在潜山一带,偶尔去月山那边去打探日军消息。徐老所在连队在潜山龙关附近活动,有时候在枫树岭站岗,随时注意敌军动向。一般都是小的战斗,没有大的战役。徐老在138师一开始是步枪兵,后来做轻机枪手,上等兵。老人回忆,138师连以上军官可以带随军家属,部队长官吃空饷、做生意比较普遍。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徐老部队在油坊街驻地获知此消息,与当地民众共同庆祝。旋即接到上面命令到合肥接受日军投降。部队从油坊街到官庄,经六安准备到合肥,还没到合肥临时接到命令,直接北上到淮南水家湖。途经九龙岗(老人回忆如此,可能先后顺序有误),站岗的日本兵不让进城,徐老上前质问,日本兵把帽角朝后,枪立在地上,右手放左胸前,说城内有地雷,万一伤了国军,担待不起。后来绕行而过,到达水家湖。准备过湖,发现湖对岸有八路军(当时国军惯称共产党部队),徐老所在部队派一班强渡,全部被歼灭。第二天,国军让日本人搭浮桥,以山炮为掩护才渡过水家湖。
之后,徐老所在部队经固镇到达北徐州。138师派徐老所在的2营到海州接收日军投降。但因为国军人数太少,海州城外为新四军势力范围,国军无法控制局面,不敢接受日军缴械。在海州驻扎数日后,城内日军与城外新四军取得联系,于某夜12时鸣炮为号,全部撤出海州城,向新四军缴械。第二天清晨,138师留下一连人掩护,其余部队乘火车撤回北徐州,海州没有接管下来。
由于厌战情绪以及思乡心切,徐老于1946年离开部队返乡。1946年末第三次被抓壮丁,编入49军,在安庆乘船到南通,开往苏北与新四军作战。1948年,第49军被调往东北加入辽沈战场,在部队开拔前夕,徐老再次逃回家乡,当起了农民,文革中没受到迫害。目前身体康健,老伴中风多病,儿女孝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