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这是我在中学时学过的陶铸先生的散文《松树的风格》,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对松树产生了一种敬佩之心。
我曾到过一些名山,也曾看到过一些奇松,可是让我更加敬佩的是天柱山上一颗不起眼的小松树,它孤零零地生长在岩石上。这颗小松树本来没有名字,有人看它孤苦伶仃、可怜巴巴,于是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可怜松”。
“可怜松”生长在天柱山神秘谷山道旁的一个岩石上,这里的生长环境十分恶劣,几乎没有一点土壤。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它却顽强地生长着,用它瘦小的身体,告诉人们生命的珍贵。
每当游人在天柱山上看到这颗小松树时,都会为它顽强的生命力点个赞。也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松树,让一些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是这颗小松树让他们懂得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这颗可怜松已成为了生命的象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树。
我爱松树,爱天柱山上的可怜松!(王安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