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洪灾后 仍有部分死亡家畜浸泡水中
今年汛期以来,全国多地出现了罕见的强降雨,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情告急。除了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外,洪水也淹死了大量的家畜和家禽。
据安徽省统计,安徽死亡或被冲走的生猪有8万多头、家禽1268万余只。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些死亡的畜禽都去哪儿了?会不会“跑上餐桌”了呢?
8月17日,央视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万兴圩。跟一个多月前相比,这里的洪水已经退下去三米多,但远处,当地最大的一个养猪企业仍然被淹没在水中,无法靠近。7月3日,万兴圩溃破,养猪场里有一万多头生猪只转移出来800多头,其它的近万头生猪全部被洪水淹没了。为避免发生疫情。7月4号,怀宁县政府调了200多人、12艘船只,对幸存生猪进行搜救,同时对漂在水面上的死猪进行打捞。
安庆市怀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王何中:我们从7月4号开始打捞,截止7月12号,共打捞存活的生猪3000多头,打捞死亡的生猪3464头。
按照王何中所说,这家养猪场一共打捞上来了6000多头猪,但相较于1万多头的养殖量,还有4000多头猪去哪了呢?王何中告诉记者,目前应该还有几千头死猪浸泡在水中,无法打捞,短时间也没有办法进行处理。此外,由于之前的水太大,也不排除有些生猪已经被洪水冲走了,不知所踪。
死猪要求无害化处理 跟踪检测水质
这些浸泡在水里的死亡生猪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被打捞上来的死亡畜禽又该如何处置呢?
对于打捞上来的死亡畜禽,安徽省明确规定要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亡畜禽必须按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怀宁县对打捞上来的每一头死猪,进行了登记造册,深埋,进行无害化处理。
几千头死猪浸泡在水中,在高温天气极有可能对水质造成影响。当地政府也定期对水质进行跟踪检测。
安庆市怀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王何中:7月12号以前,对水质是每天检测一次;7月12号以后,是一个星期检测一次,目前万兴圩的水质基本上达到正常标准。
加大监管 防止死亡畜禽流入餐桌
虽然死亡的禽畜得到了无害化处理,但是这些禽畜有没有可能跑上餐桌?监管部门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来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记者暗访了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的安徽省舒城县。在舒城县某屠宰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猪肉价格的确有所上涨,但因为有河南、山东等地的生猪送过来,所以猪肉并不短缺,而且淹死猪的外观和正常猪不一样,正常猪呈白色,淹死猪呈红色,很好识别,一旦发现死猪,防疫部门就要拍照存证,然后深埋。
李学林是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派驻到这家屠宰厂的检疫员,他告诉记者,洪灾后,他们加大了检查力度,也发现过有养殖户把淹死猪混在等待屠宰的猪里,企图蒙混过关的情况。
李学林表示,发现这种情况,他们也只能是扣下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对养殖户进行批评教育,并没有其他的处罚措施。
此外,当地还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提条件,不能确认无害化处理的,保险机构不予赔偿。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食药监局也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汛期死亡禽畜监管工作,要求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开展全面排查,严打违法犯罪。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尚未接到因灾死亡禽畜流入餐桌的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