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潜山弹匠渐行渐远的手工艺

[复制链接]

帖子
11212
威望
0 点
红花
5603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16-9-18 1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917_6.jpg
  中国传统工艺世代相传,它蕴含着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以其独特原始做工蜚声国内外,是世界文明中一颗闪光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弹匠这古老而传统的手工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现已渐行渐远。
0917_7.jpg
  弹匠就是将地里采摘晒干后的棉皮通过一系列的纯手艺加工成棉被的人。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一些机械化加工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一些地区传统制做棉被手工艺也逐步被机械化挤压甚至代替。小时候我和伙伴们围着火炉听着弹匠师傅弹花时有节奏的“铿锵”、“铿锵”声已渐行渐远,依稀只能在记忆中寻找。是哪里传来了“铿锵”、“铿锵”之声似天籁之音.....那么悦耳、动听、又是如此熟悉。追寻着“铿锵”声,在一间不大的临街小屋里找到了飘逝了多年的记忆。这不是梦,有太阳,有树荫,这是在“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余井镇进士村。走进不大的小屋,只见弹匠师傅身背着近2米来长的弹弓,左手握着光滑发亮的弓把,右手紧握着似葫芦形状的弓锤,弓弦在雪白的棉絮里通过弓锤有节奏的敲打,棉絮翻飞,弦声时而沉闷,时而清脆。动作是那么优美、舒展。年近70岁的弹匠师傅大名叫徐华斌,居住在本村牌楼组,17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艺做弹匠,至今已逾50余年,经历了弹匠工艺的兴盛到衰落。现在,前来打被褥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了,他们懂货,生意仍然十分红火,就是没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了,徐师傅话语里透漏着一些职业弹匠的辛酸与无奈。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亲身体验传统手工制作被褥,从棉皮到开花,到整形、压磨、牵纱再到压实,整套流程需要一整天时间,价格比市场上是要高一点,而手工制作的棉被厚实、环保,盖在身上入贴、舒服、透气性好。徐师傅介绍,现在的年轻人为了省事、方便,在婚嫁、乔迁时到超市上购买蚕丝被、太空被,虽然省钱省力、大方美观,但是不经用。手工制作的棉被经久耐用,一般可以用到二三十年,让徐师傅放心不下的是他今年70岁,剩下的时日不多了,做弹匠这门手艺是一种脏活,累活,又不是很体面,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愿意学,担心弹匠这门手艺后继无人。
0917_9.jpg
  当徐师傅得知我是来采访他这门弹匠手工艺时,脸上露出了一些欣慰的笑意。临别时再三嘱咐我,不要图省钱、省力,自家用的被子还是要用弹匠打的被褥好,暖和、卫生、气味好。(叶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62
威望
0 点
红花
468 枚

实名认证

caizhengren 发表于 2016-9-18 17: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是稀有的手工艺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0
威望
0 点
红花
98 枚

天柱山人_PWRP 发表于 2016-10-15 11:48:2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多年前在老家打的厚被子在北京冬天用真喛和,后来北京全天供暖了,被子太厚,把厚被子送到北土城公园那里浙江弹匠一拆为二,现在还在用,老家棉花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 11:55 , Processed in 0.05572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